晨報訊上海已進入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高發期。昨天,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05年第四次食品安全預警公告,市民外出或是在家就餐尤其要注意食品的安全衛生:家里用餐剩余食物應冷藏貯存,常溫下保存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對于貯存過的熟食,食用前必須徹底加熱。
6月下旬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增多、空氣潮濕,氣溫和濕度適宜細菌的生長繁殖,根據以往資料顯示,這段時間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由于居民的儲存習慣沒有隨季節變化及時作出調整,熟食冷菜儲存不當,隔頓、隔夜菜沒有徹底回鍋加熱等問題,都使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外出就餐盡可能使用公筷,倡導分餐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人士指出,“市民外出就餐不要選擇在節日等消費高峰,因為飯店客流量較平時大量增加,集中增加的供應量,可能會導致飯店加工能力的超負荷,引發食品衛生安全問題?!?/P>
在家用餐同樣不能疏忽大意。許多市民喜歡在夏季做涼拌菜吃,而且常常做一次連吃幾頓。但夏天是細菌大量孳生繁殖的季節,涼菜并未經過高溫燒煮等處理,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最好不要吃隔頓涼拌菜。另外,加工涼拌菜的蔬果事先一定要洗凈消毒。
目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加強對餐飲單位的監督檢查,嚴禁無證或超食品衛生許可范圍生產經營各類食品,餐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另外,食監部門希望廣大市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用餐安全,遇到食品衛生問題及時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舉報投訴。
家庭用餐
●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切不可把煮熟的食物放在盛過生海鮮、生肉且尚未洗干凈的容器或碗盤里。
●夏季尤其要注意及時冷藏已加工好的熟食品,通常常溫下熟食品的存放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內。
●盡量不食用熗蝦、毛蚶、泥蚶、魁蚶、醉蝦、醉蟹、咸蟹等食品安全風險較大的生食水產品。
外出就餐
●發現有食品衛生問題應保護好存在食品衛生問題的飯菜原狀,并立即與飯店負責人交涉;在尚未食用,未造成健康問題的情況下,可與飯店自行協商解決;收集消費單據、發票等有關證據,如已造成健康問題,應保存病歷卡、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
蔬菜去除農藥
●經試驗證明,浸泡30分鐘再沖凈,可除去蔬菜上30%的農藥,若再經燙泡1分鐘,則可減少80%的農藥,但浸泡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否則易腐爛。
冷飲、飲料衛生
●選購冷飲、飲料一定要選購標識齊全的正規廠家的產品,千萬不要購買無證攤點的“三無”產品。補充了足夠的水分后,不要暴飲暴食冷飲、飲料類食品,因為高溫使人體的大部分內臟血管都處在舒張狀態,食用大量冷飲后會引起血管急劇收縮甚至痙攣,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癥狀。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頸椎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出生者易患慢性失眠癥
· 糖尿病人“餓得慌”怎么辦
· 夏季濕熱常熏艾
· 六月:慎防腸道傳染疾病
·老爸,請放下您的酒杯
· 一周抽15根香煙最善忘
· 英:孕婦職業影響孩子性別
· 三大誤區使您視力衰退
· 中年人別忍出大腸癌
· 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