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剛過,就有媒體報道北京某高校出現數名肺結核病人,這引起人們對結核病的更加關注。前不久,北京市衛生局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北京結核病疫情有回升的危險。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新形勢下預防結核病呢?
經過幾代結核病防治人員的努力,北京市結核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危險因素。這主要表現在:
●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北京正向國際大都市發展,外來人口、流動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流動人口中結核病人數在過去10年間增加了3倍以上。
●北京擁有較多的人群聚集單位,如學校、大型企業等。在這些群體中結核病有可能出現局部暴發。近日北京某高校出現的數人患結核病的例子就證明了這點。
●艾滋病問題加重了結核病疫情。近年來,艾滋病問題在世界范圍正日益突出,毒品注射,血液、性傳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據統計,艾滋病病人中有30%以上最終死于結核病。結核病、艾滋病這兩種疾病相互助紂為虐,進一步加大了防治結核病的難度。
獎勵報病 免費治療
我國對結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視,采取了多項措施加強結核病控制工作。僅今年以來,衛生部就提出“肺結核病人轉診和追蹤具體實施辦法”,對衛生行政機構、結核病防治機構、醫療機構在結核病人轉診和追蹤中的職責給出了明確規定;建立了“肺結核病人報病獎和肺結核病人督導管理費的發放辦法”,對發現、管理肺結核病人的基層人員給予一定獎勵;在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免費治療的基礎上,今年還將逐步對所有肺結核病人免費治療;并要求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開展結核病篩查等。北京市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還根據本地特色出臺了其他措施。比如,從2004年新學期開始,北京市對新入學的大、中、小學新生開展結核菌素免費監測,以加強學校結核病控制工作;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無論戶籍是否在北京,只要是本市的常住人口(6個月以上),均可免費服用抗結核藥物。這些政策和措施極大促進了北京市的結核病防治工作。
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
近日,衛生部剛剛公布的中國結核病防治社會評價結果顯示,公眾在結核病認知水平上存在“三低一高”現象,即對結核病具有傳染性及可以治愈的認知程度低;對結防機構及提供免費診斷和治療的知曉率低;現代傳播媒體傳播結核病知識的作用和效果低;對結核病人受社會歧視的擔心程度高。因此,提高公眾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尤為重要。這些知識包括:
●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主要通過傳染性病人打噴嚏、說話、歌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
●得了結核病并不可怕,只要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咳嗽、咯痰、發熱是結核病人的最主要癥狀。如出現上述癥狀超過3周,就應該到結核病專業機構或醫院檢查。
●具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正規治療2周后其傳染性就會明顯降低,因此對接觸肺結核病人不必過分恐懼。
●對肺結核病人不應歧視,應多給予關心和鼓勵。
預防與治療同樣重要
與治療相比,預防結核病同樣重要。作為一般公眾,應如何預防結核病呢?
新生兒及時接種卡介苗。新生兒免疫力低,易感染結核菌。卡介苗對新生兒的免疫保護作用為50%~80%,被證明是迄今為止最有效、最可靠的預防方式。目前北京市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如果出生時沒有接種卡介苗應及時補種。
工作、生活環境應經常通風。結核病通過飛沫傳播,而飛沫漂浮在空氣中。研究證明,通風將明顯減少飛沫濃度,從而降低結核菌傳播幾率。
加強身體鍛煉,保持合理飲食。健康人感染結核菌后,結核菌可在人體內長期存在,一旦人體抵抗力降低,結核菌就可能快速繁殖,人就可能患結核病。鍛煉身體與合理營養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患結核病機會。
結核病易感人群可進行結核病的預防性治療。與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的兒童、老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免疫力低下的病人,都是結核病的易感人群,必要時可以服用抗結核病藥物進行結核病預防性治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臨床中心端木宏謹李亮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精神疾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拯救你的“電腦脖”! · 身體有異味 當心病纏身 · 天氣突熱要防“熱傷風” · 腰疼,都是高跟鞋惹的禍 · 對身上的黑痣多留個心眼 · 我的青春去痘記 · 痔瘡為何更加青睞女性 · 幾招擺脫春季頭痛 · 運動姿勢不良連累骨骼受傷 · 衣食住行遠離甲醛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