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就醫頻道:張先生今年45歲,在一家公司擔任部門經理。快過年了,手頭的事情突然多了起來。張先生白天在外跑業務,下班后忙于各種年終應酬,夜里還得寫報告熬到一兩點。到了周末也不能休息,要到外地出差為公司開拓節后新業務。此外,新家裝修也要操心。忙得不可開交,當然是累、累、累。尤其是他經常感到頭昏目眩,右耳還嗡嗡作響,晚上想睡也睡不著。
一天早上醒來,張先生突然發現右耳什么也聽不見了,耳朵里好像塞了一團棉花,又脹又悶……
釋疑 過度疲勞,引發“暴聾”
張先生大驚失色,急忙奔到醫院。醫生詢問了張先生的情況,又對他的聽力進行了檢查,診斷為因疲勞導致的突發性耳聾。
t徐州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專家介紹,突發性耳聾,俗稱“暴聾”,是發生在一瞬間的重度感音性耳聾。一旦發病,患者聽力從嚴重減退到完全喪失,這個過程就發生在短則幾分鐘、幾個小時,最長也不會超過48小時之內。通常一側耳朵發病,偶爾也有雙耳同時發病或先后發病。發病時,患者會感到耳朵突然聽不到聲音了,耳朵里有脹滿感、阻塞感,好像是堵了東西一樣。
引發“暴聾”的原因較多,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與急性供血障礙、病毒感染、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變態反應、聽神經炎有關。其中,又以急性供血障礙與病毒感染兩個原因更為重要。
急性供血障礙導致的“暴聾”,是由于內耳血循環障礙,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血液中的紅細胞與血小板相互粘著,發生血行障礙,內耳供氧不足導致“暴聾”的發生。
病毒感染導致的“暴聾”,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聽力。病毒對內耳血管中的紅細胞和聽神經有較強的親和力。一是當病毒侵入內耳后與紅細胞、血小板發生親和,凝集成團,阻塞內耳血管,從而導致“暴聾”。二是病毒如果和聽神經親和,使聽神經充血、水腫,也是引起“暴聾”的原因。
醫生分析,像張先生這樣的“暴聾”,就屬于急性供血障礙導致的“暴聾”。由于張先生身體極度疲勞,導致人體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內耳受刺激后發生血管痙攣、阻塞,引起了供血障礙,使神經上皮細胞缺血,以致供氧不足而壞死,造成聽力喪失。
提醒 失聰超過一個月,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近年來,突發性耳聾在我國的發病率正呈上升趨勢,患者年齡也明顯年輕化。最新資料顯示,由于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加重及情緒刺激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占到了所有耳病總數的20%至30%,并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向“上班族”襲來。
接近年底,許多人工作繁重,壓力突然加大,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很容易誘發“暴聾”。
有人認為,發生突發性耳聾,是因為著急或過度勞累,吃點兒去“火”的藥或休息一下就可以了。雖然也有病人沒有通過治療而自愈,但是,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發生“暴聾”后切不可等待觀望,拖延治療。因為“暴聾”是內耳血管痙攣、阻塞引起供血障礙,使感覺聲音的毛細胞供氧不足甚至斷氧,喪失了自身功能,從而阻斷聽力。這好像心血管病中的心肌梗塞,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否則時間長了便難以治愈。
有的患者因為沒有及時治療而變成了永久性耳聾。因此,突發性耳聾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發病一周內及時治療的,約80%的病人可以恢復聽力,發病兩周后再治療效果就差一些。有資料表明,發病超過一個月,聽力已經基本定型,治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突發性耳聾為什么發病率不斷增高?專家認為,主要是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增加,導致過度疲勞,再加上攝入高脂肪食物過多,運動少、生活不規律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引起。
鏈接 如何保護聽覺
避噪聲:在長期的噪聲喧嘩刺激下,聽覺器官長時間處在興奮狀態,促使聽覺功能極度緊張疲勞,這樣年長月久地持續下去,會使聽神經細胞發生僵化萎縮,聽力下降。
戒煙忌酒:香煙中的尼古丁、慢性酒精中毒,都會直接損害聽細胞及神經中樞。煙酒均可誘發腦血管的收縮紊亂,造成耳內的供血不足,誘發聽力下降。
慎用藥物:一定要慎重使用有損聽神經的毒性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水楊酸類的制劑也應慎用。
體育鍛煉:要加強體育鍛煉,如經常跑步、舞劍、打太極拳等,增強周身血液運行,以改善內耳的營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