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運動中身體某部位感到疼痛,應趕緊停下來,讓肌肉放松,弄清傷勢。如果受傷部位發生腫脹,可在48小時內用冰敷減輕腫脹。切忌用熱毛巾敷傷處,否則會造成傷處腫脹而引起組織進一步損傷。然后,在患處選擇外用抗炎鎮痛藥,尤其滲透力強的品種,劑量用足。同樣的用藥適應于肩頸疼痛、腰酸背疼、手肘疼痛,或因陰雨天、空調引起的各種肌肉關節疼痛等。同時,要堅持適度的運動,以使全身肌肉放松,減少疼痛的發生。
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犯病時不但疼痛難忍,而且四肢乏力、行走困難,在中老年人群中多發。衛生部北京醫院骨科主任薛慶云教授介紹,骨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癥,是身體對局部的組織損傷等病理變化的一種反應,局部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表皮發紅發熱、關節積液和僵硬感。該病通常由于關節受力異常,引起骨贅形成和軟骨下骨質硬化等病理改變。因此,治療時應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阻止上述病理過程十分重要。有人認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單純的止痛藥,這是一種誤解,因為這類藥物主要靠其抗炎作用,減輕或消除炎癥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目前市場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種類繁多,許多藥物都對胃腸道有刺激或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對此,一些非甾體類消炎藥物設計有腸溶片劑,可以避免對胃粘膜的刺激。這類藥物應注意在餐前服用,并避免和酸性、堿性藥物或食物同時服用,以免減低藥物的療效或增加對胃腸道的刺激。
閱讀下一篇
徐州骨科專題:維生素E緩解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