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經常治療四肢外傷病人,感覺到很多外傷患者對傷后如何處理傷口、進行止血存在著嚴重誤區。本來是肢體上很小、并不深的傷口,患者自行在其傷口近心端捆扎“止血帶”或其他人用手緊握病人傷口近端肢體,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止血目的。事實上其傷口不但出血沒有減少,反而出血更加明顯,有的病人甚至出現頭暈,出汗、暈倒等急性失血休克癥狀。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體血液循環是由心臟泵出血液流至大動脈,再流動至肢體動脈而流向肢體遠端,經組織中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后回流到肢體遠端靜脈,再經肢體遠端靜脈流向肢體近端靜脈,最后回流到心臟,然后不間斷的進行下一次血液循環。如果不能正確的使用止血方法,則不能阻斷動脈血流,反而阻斷靜脈血回流,血液從傷口大量流失。
正確的止血方法應該是根據現場條件,用相對干凈的軟布直接壓迫出血的傷口,一般傷口都能達到止血目的。如果傷口仍有出血,可增加壓迫力量使傷口出血停止,同時要在其他人護送下緊急來醫院治療或撥打120、999叫救護車到現場進行救治。
(來源:39.net)
閱讀下一篇
孩子流鼻血,止血別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