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現在呼吸內科門診只有3成左右的哮喘患者治療走上“正軌”,其余7成患者仍舊徘徊不定,試圖尋找哮喘病的所謂治療“秘方”,想徹底“去根”。醫生說,這對哮喘患者來說,將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哮喘——呼吸科的“高血壓”
在呼吸科門診,對于有些下不了決心接受哮喘病要終生治療的患者,醫生常常習慣問這樣一句話:“現在如果有人告訴您,高血壓不用每天檢測血壓,吃三個月到半年祖傳秘方就能徹底好了。高血壓能去根兒,您相信嗎?”相當一部分哮喘患者都會脫口而出:“如果十幾年前這樣說,或許還有許多人相信,現在高血壓病人都知道,即便血壓正常了,還得吃藥呢。這一準兒是騙人的,千萬不能相信。”可當醫生告訴他們:“哮喘病就是呼吸科的‘高血壓’,許多人都要終生服藥、每天要測峰流速值,與哮喘打一個持久戰。即便暫時不喘了,還得堅持吃藥,堅持治療。”一些患者開始半信半疑了。
臨床上,哮喘的治療目標是避免哮喘發作或減少發作次數,阻止或減輕哮喘病向嚴重階段的發展,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讓病人一直處于相對“無病”狀態,即醫學上稱“哮喘得到控制”。也就是說,通過合理的治療使哮喘病得到完全緩解,病人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這種治療效果在醫學上被視為“治愈”。醫生告誡:正確治療哮喘,應注意以下幾點:
每天要遵醫囑吃藥
哮喘的藥物治療分為兩部分,一種是控制病情、預防發作的藥物,另一種是緩解癥狀的藥物。預防藥物需要每天規律服用藥,并嚴格遵從醫囑,監測峰流速值。
預防藥物主要使用吸入裝置,包括吸入激素等五種藥物。其中以吸入激素為最有效的治療,也是最基本的治療,其他治療均為輔助治療。吸入激素聯合其他抗炎藥物可以增加療效,減少吸入激素的用量,從而減少激素的副作用。
吸入激素副作用極少,因為吸入激素的量極少,是用微克(ug)來計算的。吸入激素是局部用藥,不像口服、靜脈和肌注全身使用激素那樣副作用大。癥狀得到控制,肺功能改善三個月后,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
目前國內吸入激素的種類主要有必可酮、普米克、信必可、舒利迭,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
學會掌握吸入器
藥物治療大多需要使用吸入器裝置。吸入裝置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其中氣霧劑較為常用,它是液體的,包括預防發作的必可酮、普米克氣霧劑、輔舒酮氣霧劑和緩解癥狀的萬托林、喘康素、愛喘樂等常用藥物。
使用氣霧劑需要按壓動作與吸入動作配合好,應在吸氣動作開始后立刻按下氣霧劑,緩而深地將藥吸入肺內,深吸氣末屏氣,屏氣時間盡量達10秒鐘,然后正常呼吸。按壓時氣霧劑必須呈垂直狀態。
動作不協調和老年患者可在口嘴和氣霧劑噴嘴之間加一儲霧罐,但必須在30秒內完成從儲霧罐內的吸入動作。從儲霧罐吸入藥物的量要比直接用氣霧劑吸入的藥量大。從儲霧罐內二次吸入則藥物丟失更少。
每天要測峰流速值
峰流速值是用來觀察哮喘病人的病情變化的。用測得的值與預計值相比較,如果>80%預計值,則表示狀態較好,未發作哮喘,屬于綠區;如果測定值在60%~80%預計值之間,表示要發作喘憋了,屬于黃區,應該吸萬托林等擴張支氣管的藥物,仍不緩解則應去看病;如果測定值降到<60%預計值,屬于紅區,則表示要急性發作了,應該在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同時去看病。
運動也是一種治療手段
合適的體育鍛煉對于哮喘患者不僅是安全的,而且是鞏固藥物療效的主要手段之一。哮喘患者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是哮喘的癥狀控制較為滿意,通常應在緩解期或在應用抗炎藥物的配合下進行。
哮喘患者一周運動鍛煉4~5次,每次20~30分鐘。一般認為運動時,心率達到其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大致為:220-年齡)的60%~80%的運動量比較合適。在運動前,特別是在從事較劇烈的運動之前,有必要進行約10分鐘的準備活動,如散步、慢跑等。
在劇烈運動后,還應再做10~15分鐘的輕微活動,如散步、伸張一下關節肌肉,不要驟然停止運動。還應避免在寒冷干燥的地方鍛煉,若對花粉過敏,在花粉季節也應盡量不要外出鍛煉。應選擇一些輕松、隨意的運動項目,避免競爭性強的項目,可不時變化運動項目,最好參與群體運動鍛煉,若有任何不適也可有人照應。
小編提醒:呼吸內科的專家告訴大家,雖然理論上來說哮喘不能根治,但如果堅持接受正規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是可以被長期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