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原體過去稱為臺灣急性呼吸道病原體,現改名為肺炎衣原體(參見第160節).肺炎衣原體與鸚鵡熱衣原體相似,但無抗原性.肺炎衣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與鸚鵡熱不同,在流行病學上與鳥類無關.可能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產生的氣溶膠傳播.沙眼衣原體是3~8歲嬰兒肺炎的常見原因,而在較大兒童和成年人肺炎中不是重要原因.
該病原體可見于5%~10%患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老年人,且癥狀嚴重,需住院治療.該病原體亦可見于5%~10%的醫院獲得性肺炎,但對其流行病學了解甚少.
什么是衣原體?
衣原體( Chlamydia )是一種比細菌小但比病毒大的生物,具有兩相生活環。即具有感染性的原體(elementary body,EB)和無感染性的始體(initial body, 亦稱網狀體 reticulate body, RB)。EB顆粒呈球形,小而致密,直徑0.2¬0.4μm,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勉強可見;EB是發育成熟了的衣原體,主要存在細胞外。RB是衣原體在宿主細胞內發育周期的幼稚階段,是繁殖型,不具感染性。衣原體是專性細胞內寄生的、近似細菌與病毒的病原體,屬于衣原體目(Chlamydiales)、衣原體科(Chlamydiaceae,僅有一個科)、衣原體屬(Chlamydia),有四個種(即:C. pecorum ,C. psittaci, C. trachomatis , C. pneumoniae )。其特點如下:①具有脫氧核糖核酸和 RNA 兩種核酸,二分裂增殖,有核糖體和近似細胞壁的膜;②細胞內寄生,完全依賴宿主細胞供應能量(因缺乏 ATP 酶);③其生活周期分為細胞外期(即具有感染性的原始小體)和細胞內期(即增殖性的網狀小體)兩個時期;④用 Giemsa 或熒光抗體染色可在細胞核附近原漿查見衣原體包涵體;⑤衣原體基因組的Mr為660×106,比除支原體外的任何原核生物都小。對人類有致病力的衣原體為:鸚鵡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近年來發現的肺炎衣原體等三種;⑥除可作涂片檢查,補體結合試驗及微量免疫熒光試驗等檢測方法外,還可直接作細胞培養分離衣原體;⑦四環素族,紅霉素治療效果好,喹諾酮及其他抗菌藥物也有一定效果。
衣原體肺炎的癥狀、體征
肺炎衣原體引起的臨床表現與肺炎支原體相似,包括咽炎,支氣管炎和肺炎,主要發生于較大兒童和青年人.大多數病人有咳嗽,發熱和咳痰,但不嚴重.除了幾乎所有患者均有諸如喉炎或咽炎的上呼吸道癥狀外,老年患者的臨床表現不易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相區別.持續性咳嗽是本病的主要特點.肺炎衣原體在激發哮喘中亦可能發揮作用.
肺炎衣原體可通過胚胎蛋培養(同其他衣原體),免疫熒光直接染色,多聚酶鏈反應,或采用系列血清學試驗顯示血清轉化等方法發現.但這些試驗在大多數臨床實驗室內不能進行.病人有典型表現又沒有其他診斷,且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效時即懷疑本病
衣原體肺炎的診斷
1.沙眼衣原體肺炎 1975年有人開始報告新生兒衣原體肺炎,繼發于包涵體膿性卡他之后。本病多由受感染的母親傳染可眼部感染經鼻淚管傳入呼吸道。癥狀多在出生后2~12周出現,起病緩慢,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多不發熱或偶有低熱,然后出現咳嗽和氣促,吸氣時常有細濕啰音或捻發音,少有呼氣性喘鳴。胸片顯示雙側廣泛間質和肺泡浸潤,過度充氣征比較常見,偶見大葉實變。周圍血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從鼻咽拭子一定要刮取到上皮細胞。也可用直接熒光抗體試驗(DFA)、酶免疫試驗(EIA)檢測鼻咽標本沙眼衣原體抗原。血清學檢查特異性抗體診斷標準為雙分血清抗體滴度4倍以上升高,或IgM>1:32,IgG>1:512。也可應用PCR技術直接檢測衣原體DNA。
2.鸚鵡熱衣原體肺炎 來源于家禽接觸或受染于鳥糞,是禽類飼養、販賣和屠宰者的職業病。人與人的感染少見。病原體自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可帶菌很久。鸚鵡熱衣原體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在單核細胞內繁殖并釋放毒素,經血流播散至肺及全身組織,引起肺音質及血管周圍細胞浸潤,肺門淋巴結腫大。潛伏期6~14d,發病呈感冒樣癥狀,常有38~40.5℃的發熱,咳嗽初期為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難或輕或重。有相對緩脈、肌痛、胸痛、食欲不振,偶有惡心、嘔吐。如為全身感染,可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癥狀或心肌炎表現,偶見黃疸。多有肝、脾腫大,需與傷寒、敗血癥鑒別。胸部X線檢查,從肺門向周邊,特別向下肺野可見毛玻璃樣陰影中間有點狀影。周圍血白細胞數正常,血沉在患病早期稍增快。肺泡滲出液的吞噬細胞內可查見衣原體包涵體。輕癥患兒3~7d發熱漸退。中癥8~~14d,重癥20~25d退熱。病后免疫力減弱,可復發,有報道復發率達21%,再感染率10%左右。
3.肺炎衣原體肺炎 本癥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與支原體肺炎楥相似。起病緩,病程長,一般癥狀輕,常伴咽、喉炎及鼻竇炎為其特點。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消退后,出現干濕啰音等支氣管炎、肺炎表現。咳嗽癥狀可持續3周以上。白細胞計數正常,胸片無特異性,多為單側下葉浸潤,表現為節段性肺炎,嚴重者呈廣泛雙側肺炎。病原學檢查與沙眼衣原體肺炎一樣,從氣管或鼻咽吸取物做細胞培養,肺炎衣原體陽性?;蛴脽晒饨Y合的肺炎衣原體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來鑒定細胞培養中的肺炎衣原體。PCR檢測肺炎衣原體DNA較培養更敏感,但用咽拭子標本檢測似不夠理想,不如血清學檢測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抗體。微量免疫熒光(MIF)試驗檢測肺炎衣原體仍最敏感。特異性IgM抗體≥1:16或IgM抗體≥1:512或抗體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診斷價值。
衣原體肺炎的治療措施
衣原體肺炎的治療原則與一般肺炎的治療原則大致相同。
1.一般治療 注意加強護理和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保持適當室溫及濕度。保持呼吸道通暢,經常翻身更換體位。煩躁不安可加重缺氧,故可給適量的鎮靜藥物。供給熱量豐富并含有豐富維生素、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充足水分。
2.抗生素治療
(1)大球內酯類抗生素①紅霉素:衣原體肺炎的抗生素應首選紅霉素,用量為50mg/(kg·d),分3~4次口服連用2周。重癥或不能口服者,可靜脈給藥。眼淚中紅霉素可達有效濃度,還可清除鼻咽部沙眼衣原體,可預防沙眼衣原體肺炎的發生。②羅紅霉素或羅力得:用量為5~8mg/(kg·d),分2次于早晚餐前服用,連用2周。如在第1療程后仍有咳嗽和疲乏,可用第2療程。③阿奇霉素(sumamed):是一種氮環內脂類抗生素,結構與大環內脂類抗生素相似。口服吸收很好,最高血清濃度為0.4mg/L。能迅速分布于各組織和器官。對衣原體作用強。治療結束后,藥物可維持在治療水平5~7d。t1/2為12~14h,每日口服1次,療程短。以藥物原型經膽汁排泄。與抗酸藥物的給藥時間至少間隔2h。尚未發現與茶堿類、口服抗凝血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地高辛等有相互作用。兒童(體重10kg以上)第一天每次10mg/kg,以后4d每天每次5mg/kg,1次頓服,其抗菌作用至少維持10天。④甲紅霉素(clarithromycin):在體外對肺炎衣原體內脂類藥物治療肺炎衣原體感染與紅霉素同樣有效。
(2)磺胺異噁唑(SIZ)用量為50~70mg/(kg·d),分2~4次口服,可用于治療沙眼衣原體肺炎。
3.支持治療 對病情較重、病程較長、體弱或營養不良者應輸鮮血或血漿,或應用丙種球蛋白治療,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流行病學、預后
流行病學
肺炎衣原體常在兒童和成人中產生上呼吸道和呼吸道感染。現僅知人是該衣原體宿主,感染方式可能為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傳播。5歲以下兒童極少受染,8歲以上兒童及青年易被感染,尤其是人群聚集處,如家庭、學校、兵營中易于流行。經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成人中至少有40%已受到該衣原體感染,大部分為亞臨床型。老年人可再次受到感染。
預后
衣原體肺炎治療反應比支原體肺炎慢,如治療過早停止,癥狀有復發趨勢.年輕人一般治療效果好,老年人病死率為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