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洗足治療失眠的中醫浴足安眠法,不僅方法簡便,而且行之有效,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那么,中藥浴足安眠法的現代機理是怎樣呢?
現代醫學表明:人足有人體心臟的某些重要特征,號稱人體“第二心臟”,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解剖學告訴我們,人足由26塊骨頭、33個關節、20多條肌腱和100多條韌帶組成,足掌上有數百條神經末稍與大腦相連,它們與人體臟腑之間有著特定的聯系,而五臟六腑在足部亦有相應的投影。早在1917年美國醫生菲特茲?格拉德就提出人體區帶反射理論和人體區帶反射圖,并創立了足反射療法,這些都是特定聯系的有力證據。再從中醫觀點來看,足掌上滿布各種常見腧穴達65個之多,它們聯結人體內部經絡,直達主管思維功能的“心”,浴足無異于浴“心”。基于上述認識和理論,足見中藥浴足安眠法其理論皆根源于傳統和現代醫學科學。中藥浴足安眠法藥物作用為:含有有效藥物成分的藥液在浴足時,在適當的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滲入足部的毛孔,藥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足部神經,促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腦部血液下流,解除腦部血液充盈狀態,導致大腦神經放松,進而進入抑制狀態。用中醫的觀點解釋,可視為藥液刺激足部穴位,通過經絡達于“心”,起到安神作用。總之,通過上述過程,可形成良好的生理睡眠,而良好的生理睡眠又反過來改善大腦的神經功能,以緩解因大腦功能調節的暫時性紊亂而導致的失眠癥。
中藥浴足安眠法操作十分簡單。患者在每晚洗足之前,將浴足藥物溶于開水之中,大約2~3 分鐘后,再將溶液倒入洗足水中,使洗足水溫保持在30℃~40℃左右,或使雙足能耐受的程度,然后將雙足在藥物中搓洗。每晚洗足25分鐘左右,至下肢及背部微有汗出,然后擦干雙足即可入睡。照此法堅持月余,多數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因睡前洗足是人們的一種衛生習慣,此法不給患者帶來麻煩和痛苦。此療法取得療效后,仍需繼續堅持3個月至半年,直到痊愈不再復發為止。有人曾用上述方法臨床觀察300例患者,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75%以上,未見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