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保健頻道:“嗚——嗚——”昨天上午,湖北路體育場北側的空地上,幾個身手敏捷的老人手腕輕抖,把空竹耍得嘯聲四起,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他們是我市抖空竹俱樂部的成員,個個身手不凡,身藏絕活。
練了幾年空竹,腦血栓好了
75歲的張懷禮家住在原教育學院附近,他邁著輕盈的步伐熟練地擺弄著手中的空竹,“我前年患腦血栓,去年一年住院3次,堅持抖空竹,現在居然好了,和常人一樣。”一邊抖空竹、一邊跟記者說話的他滿懷自豪。
張懷禮的老伴潘瑞俠今年70歲,是他的徒弟,這個徒弟似乎更加癡迷。潘瑞俠說,自己退休后開始養狗,后來狗死了沒有寄托,就跟著老伴學抖空竹,這一抖就不可收拾。無論刮風下雨,夫妻倆都堅持來抖,天熱的時候抱著西瓜在現場邊吃邊抖,有時一個動作學不會,走路、做飯都在琢磨,甚至睡在床上腿還抖動練習。
75歲的周明奎玩好幾種類型的空竹,無論是哪一種,他都能耍得虎虎生風。“手腕用力要均勻,不然容易飛出去。”通過10多年的練習,他儼然是這群鍛煉者中的“領頭人”。
全憑興趣愛好,以空竹會友
今年68歲的王德寬,家住翠湖御景小區,是我市抖空竹俱樂部真正的領頭人,也是最早的抖空竹涉足著,被大家稱為“王教練”。12年前,他到南京去看閨女,看到玄武湖附近有人抖空竹,便向人家請教,邊學邊練,回來后受到老年人的熱捧,一些老年人看著好玩,都要拜他為師學藝。
開始三四個人,隊伍最大的時候發展到上百人,隨后,他們正式向老年體協申請成立徐州空竹俱樂部。后來由于路途遠近不一、訓練不便等原因,成員逐漸分解到各個區鍛煉,現在空竹俱樂部的成員是35人。
這群老人每天早晨6點到9點,準時出現在湖北路體育場北側的空地上,風雨無阻。大家刻苦訓練,花樣也越來越多,技藝也越來越高,能耍出二人轉舞龍、對拋、龍虎一斗、回頭望月、蜻蜓點水、龍卷風、二龍戲珠、仙人探路等花樣。一位吳師傅現場給記者表演了一個新花樣,他將空竹放在腳上轉半天再“拾”起來,還能用一支桿挑著轉。
王德寬說,抖空竹能練習全身的協調,特別是眼睛要好,手眼身步熟練密切配合,是一項全身運動。每年的老年藝術節,他們俱樂部都要友情演出,去年的第18屆省運會,他們作為暖場節目之一出場表演。有社區活動,他們也都積極參加。
醫生:抖空竹可以緩解肩頸疾病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骨科的王保慶醫生稱,抖空竹對改善局部循環、鍛煉肌肉很有好處,可以緩解肩頸疾病。“人長期保持同一種姿勢,比如在電腦前久坐,最先感覺到的就是肌肉酸脹,需要調整姿勢來促進血液循環,抖空竹能讓肩頸部得到適度的鍛煉,同時四肢協調功能也得到加強。”不過,抖空竹對于一些椎間盤突出較嚴重的病人來說,還是要謹慎參與。“如果不太嚴重,常鍛煉可以有緩解。如果嚴重了,還是要按醫生的要求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