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耳鳴、耳聾、弱聽、鼻炎等常見病之外,如今的耳鼻喉科,以前屬于罕見病的一些疾病,如今在不斷增多。比如喉癌、“耳石癥”。
人類之所以能正常活動,是因為雙側耳內有調節身體平衡的器官,其中的耳石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耳石有時也會“不在其位”,這時人就會感覺眩暈。
喉癌,以前并不多見。但如今,在耳鼻喉科,這種惡性疾病正在不斷增多。究竟是如何導致的,尚不明朗。但對喉癌患者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喉癌患者都有嗜酒經歷。
這期健康話題,邀請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田愛民聊聊鼻喉科的那些事。
A、“耳石癥”
容易眩暈的人群中,很多是“耳石”惹的禍
在到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之前,劉女士一直為自己的眩暈而困惑,備受折磨。她說,已經30年沒有側著身體睡覺了。
劉女士的癥狀很簡單,頭暈。只要側著身體,她就會頭暈。為此,她曾輾轉多地就診。30年來的就診經歷,劉女士已不愿再提。
在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劉女士最終被診斷為“耳石癥”。當然,“耳石癥”是一種通俗的說法。醫學名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發病時會在頭部傾向某一方向時感到眩暈,持續時間不過數十秒。
醫學解剖分析發現,位于內耳前庭后上部橢圓囊內的耳石盡管極其細微,但是它會從囊內游蕩到隔壁的半規管處,導致主管平衡的神經不勝負荷,從而產生眩暈。
從事耳鼻喉科多年,田愛民曾經有過統計,日程門診的眩暈病人當中,超過三成最后能被確診為耳石癥。劉女士多年來的眩暈,就是因此而起。
耳石癥如何治療?既然是因為耳石“不在其位”引發,治療就圍繞著讓其“回位”展開。
治療方法說起來并不復雜,主要是手法復位,就是通過左右轉動病人頭部,把耳石從半規管中旋轉出來,重新掉回橢圓囊中。
雖然復位手法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不少技術含量,必須由專業醫生執行。接受手法復位后,有10—15%的病人會復發,還需再次手法復位。
經過田愛民的治療,劉女士的眩暈癥狀消失了,困擾她近30年的心病從此消除。不過,結合劉女士的就診經歷,田愛民提示說,耳石癥非常容易被誤診,有許多患者輾轉神經內科、心血管科等多個科室,尤其被誤認為是頸椎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美尼氏綜合癥,花費巨大也沒得到確切療效。
田愛民提示說,雖然耳石癥不是很麻煩的疾病,但因為眩暈可能反復發作,且發作時會有頭重腳輕、漂浮感或不穩定感,對日常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都有影響。因此,即使是偶爾發病,也應該及時就診和治療。
B、喉癌
大多數患者都有嗜酒經歷
喉癌發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5.7—7.6%,在耳鼻喉科領域中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竇癌,居第三位。根據此前的統計,喉癌的好發年齡段為50—70歲。
患病者中男性居多,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此前的統計同時顯示,空氣污染重的城市發病率高于污染輕的城市。
和其他很多惡性疾病的發病規律一樣,喉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正在向低齡化發展。田愛民診療過的喉癌患者中,不到50歲甚至40歲左右的患者也不少見。
田愛民和同事們曾對診療過的喉癌患者進行統計,給出的結論是:雖然無法證明嗜酒容易導致喉癌,但喉癌患者中間大多數都有嗜酒經歷。
喉癌,治療起來難度較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患者在被診斷出是喉癌時,病情已發展到中晚期,這和喉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有關。
喉癌,從分類上來說,分為四種類型:聲帶上喉癌、聲門上喉癌、聲門下喉癌、貫聲門型喉癌。除了聲帶上喉癌的早期癥狀之一是嗓子嘶啞容易被發現之外,其他三種類型的喉癌早期癥狀都不明顯。
在這里,說說喉癌的一些表現癥狀:
內耳疼痛感:當喉癌發展到一定程度并在咽喉部胃產生潰瘍和嚴重炎癥時,可引起神經的反射性疼痛。早期的聲帶腫瘤一般不會產生反射性疼痛。反射性疼痛主要出現在中晚期聲門上型腫瘤患者中。癥狀最常見的表現為同側的內耳疼痛。
咽喉有異物感或吞咽疼痛:這些癥狀是聲門上型喉癌的早期癥狀,但始發于聲帶的腫瘤一旦發展至中后期也會產生咽喉異物感或吞咽疼痛。這種類型的癥狀往往在病發開始并不明顯,因此病人和醫生也較容易忽視。
痰中帶血絲:由于腫瘤帶有大量非正常新生血管,患者咳嗽后常常會發現粘液或痰里帶有血絲。這類癥狀主要見于聲門上型、聲門下型腫瘤患者和中晚期的聲帶腫瘤患者,早期聲帶腫瘤一般不會產生出血現象。
呼吸困難:當腫瘤在原發部位嚴重惡化并體積增大,會直接阻塞氣管影響呼吸或使氣管分泌物排出不暢從而導至呼吸困難。這種想象一般只有在晚期喉癌才會發生。
手術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手術原則是首先徹底切除腫瘤,其次盡可能保留或者重建喉的發聲、呼吸功能。
長期以來,限于技術和設備,耳鼻喉科的醫生通常不得不采取“全喉切除”的方式,試圖最大限度地清除喉部腫瘤以及清掃附近的淋巴結。接受這種手術之后,患者通常會失去說話功能。
對于腫瘤的治療,醫學進步永無止境,這也為喉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在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田愛民和他的同事們,針對喉癌患者施行的“局部切除”手術已經成功開展多例。“局部切除”手術中,醫生們在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切除術方面,切除喉部癌病變,盡量保留殘余的喉體組織,進行修復,讓病人在手術后保留了言語功能,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不過,田愛民仍然希望通過本期話題提示說,雖然目前對喉癌的致病原因尚不明朗,但少抽煙喝酒,總歸是可以避免或減輕這種疾病的發病。
■小貼士
什么是耳石?
耳石,一種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名字由此得來。人們之所以能夠正常活動,離不開耳石的功勞。耳石位于耳膜以內,結構特征是球囊、橢圓囊,前者稱為耳石器,后者成為耳石。
耳石是控制人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耳石在三個半規管中。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空間,在我們頭部的移動下,耳石在球囊橢圓囊中,三個半規管就相當于三維,刺激三個半規管。使我們大腦感到平衡,使大腦可以控制身體平衡。
因為可以感受重心變化,耳石成為調節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醫生把由于耳石器病變引發的眩暈稱為耳石癥。
C、科室介紹
市中心醫院自1958年建院時即成立眼耳鼻喉口腔科,歷經50年數代專家學者的艱苦建設,在耳外科、耳神經外科、頭頸外科、鼻內鏡下鼻腔鼻竇微創外科、鼻內鏡下顱底、鼻眼相關外科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經成為蘇北地區本專業最優秀的單位之一,在耳科學的臨床和基礎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居國內領先水平。
耳鼻喉科年門診量50000余人次,電子喉鏡檢查10000余例,1年手術1500余例,其中大手術占60%以上。上世紀70年代末耳鼻喉科開展內腔鏡手術、氣管異物、食管異物手術,乳突根治術。80年代開展喉癌手術、上頜竇癌/上頜骨全切、次全切+眶內容物剜除術,引進電測聽、聲導抗儀開展聽力檢測,1992年引進纖維喉鏡,1996年引進鼻竇內窺鏡,并逐漸開展下咽癌胃代食道手術等相關手術。2007年購置淮海經濟區第一臺電子喉鏡。2009年開展鼓室成形術等耳顯微外科手術。2011年科室全面發展,引進擁有高倍數電子顯微鏡、鼻內鏡及其顯示系統、動力系統,食道測壓睡眠監測等,2012年引進視頻動態喉鏡,蔡司顯微鏡等。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頭頸外科、鼻內鏡下鼻腔鼻竇微創外科、鼻內鏡下顱底、鼻眼相關外科,鼾癥的綜合治療等領域的手術廣泛開展。成立了徐州鼾癥診治中心。
D、特色醫療
一、鼻腔、鼻竇內窺鏡手術
截至目前,已實施手術2000多例,并開展了內窺鏡下顱底、球后、鼻咽等部位的良惡性腫瘤等難度較大手術。此技術向鼻內窺鏡下鼻顱底腫瘤更復雜的部位發展。
二、鼾癥診治
成立鼾癥診治中心,引進先進的睡眠呼吸檢測定位診斷設備,H-UPPP術治療阻塞性呼吸睡眠低通氣綜合癥。術后效果更確切。
三、耳顯微外科手術
治療中耳炎、鼓室硬化癥等聽骨鏈異常的傳音機構重建。術野清晰,手術操作精細,術后預后好聽力得到提高。
四、頭頸、顱底腫瘤切除及修復和重建
開展了耳鼻咽喉各部位的腫瘤切除術、發聲功能重建術。挽救和延長了數以百計的癌癥病人的生命。
五、咽喉疾病的檢查和治療
先進的電子喉鏡,已為20000余人次實施了檢查和治療。在蘇北已有了相當的影響力。耳鼻喉內窺鏡綜合治療臺的引進應用使耳、鼻、咽、喉及氣管深部位難以看到的病變直觀地、圖文并茂地展現在電腦顯示屏上,讓人一目了然。病人就診量急增,年門診近5萬人次。
具有國內一流的聽力隔音室及聽力檢查設備,近5年,聽力篩查、聽立康復及助聽器驗配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目前已經為3萬余人次篩查了聽力。配助聽器近500例。
專家名片
田愛民 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曾深造于山東省立醫院及北京同仁醫院。熟練掌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疑難疾病診治經驗豐富;有6000余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手術經驗。
著重致力于鼻部疾病臨床研究、手術和鼻內鏡技術在鼻眼相關外科和鼻顱底外科的應用。擅長兒童鼻-鼻竇炎和成人鼻部疾病的診治和手術,率先在魯西南地區開展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口術、鼻內鏡下腦脊液鼻漏修補術、鼻內鏡視神經減壓術,和鼻內鏡下垂體瘤切除術。呼吸睡眠障礙的診治和手術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