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蔬菜基地采摘黃瓜、茄子,運送到加工中心清洗、消毒、切割。根據營養師的食譜配上肉、蛋等,專業廚師加工成熱乎乎的飯、菜、湯,然后在午飯前統一配送到學校。
為了讓學生吃得安全、營養,我市自春季學期第一天,開始進行統一配餐。2月17日學生開學第一天,午飯有土豆燒牛肉、番茄雞蛋、素炒黃瓜……學生的第一餐吃得好不好?記者來到市34中,與中小學生們同吃了新學期的第一頓飯。
■起因:為什么要實施營養餐配送?
2012年9月中旬,市政府組織市教育局、物價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對市區中小學校食堂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調研和檢查。
有關部門發現,我市中小學校食堂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硬件設施標準相對不夠高。部分學校的食堂是由校舍或辦公用房改建而成,面積較小,設備陳舊。二是規范管理水平相對不夠高。少部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不細致,食品加工流程不合理,消毒措施不完善;少數社會承包的學校食堂,缺乏有力的監管。三是從業人員素質相對不夠高。大多是臨時聘用,未經培訓,不具備從業的基本資格。
2013年,為解決這些問題,市教育局在聯合相關部門進行調研后,初步形成兩種運營模式:第一,規范管理現有食堂,力爭兩年內市區所有中小學食堂達到“食品安全量化分級評審”C級以上;第二就是市區不具備條件開辦食堂或已辦食堂仍滿足不了學生就餐需求的中小學,全面實現營養餐社會配送。
經過整改、試點,到2013年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由學校自主經營,同時,參與營養午餐統一配送的試點學校由原來的5所上升到24所,參與人數由2000多名在校生上升到10000多名。
今年春季新學期開學后,市教育局開始在主城區的110余所學校推廣營養餐社會統一配送模式。
■現場:統一營養餐悄悄在“變臉”
變化一:小學生、中學生都在食堂吃
中午11時20分,一輛貼有“學生營養餐”標志的配餐車緩緩駛進市34中,在學校餐廳前停住,十幾位工作人員從車中魚貫而出。
進入餐廳后,工作人員并沒有先卸車,而是開始擦桌子、掃地、發碗筷。“過去,配餐車剛11點就來了,天冷的時候飯涼得太快。我們要求配餐企業到11點半再卸車,這樣保溫的效果更好些。”34中副校長張黎明介紹。果然,10分鐘后,一個個保溫箱從車上卸了下來。“保溫箱是由保溫材料制成的,以徐州現在的天氣,飯菜在保溫箱里每小時下降兩三度,我們能保證孩子們吃時,飯菜的中心溫度有60度。”配餐企業負責人朱萬宏說。
一切就緒,11時50分,剛剛下課的34中附小的小學生,冒著小雨擁進餐廳。“目前就餐的學生有1054人,餐廳只有638個座位,所以只能把小學生、中學生分成兩批,小學生先吃,中學生后吃。”張黎明說,“上學期,中學生都在教室吃,最后一節課配餐時,飯菜放在室外太涼,學生吃了不舒服。”
變化二:小學生的餐盒變小了
“這學期的餐盒怎么比上學期小了?”記者去年曾采訪過統一配餐的試點學校,對配餐餐盒很熟悉,工作人員剛開始發餐盒,記者就發現了變化。
“你們別誤會,小學生的餐盒是小了、薄了,不過只是米飯少了,變成3兩,菜量沒有變化。”朱萬宏連忙解釋。在試點中,很多學校都反映,中小學生配備一樣的菜飯量不科學,經常出現中學生不夠吃、小學生吃不完的情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小學生的餐盒變小后,中高年級的學生基本都能吃完。“我們班40個學生參與統一配餐,都能吃飽,沒有剩飯的。”四(2)班的曹老師告訴我們。記者在現場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剩飯情況還是很嚴重。餐廳一樓都是一、二年級
的孩子在就餐,幾乎每一桌都有一半孩子剩飯。“我們真的吃飽了,吃不完。”二(1)班的黎思韻的餐盒中,菜幾乎沒怎么動。
變化三:口味經過了六次調整
記者在現場發現,有的孩子自帶著咸菜。“我的口味重,這個菜太淡了。”四(2)班的王陽把帶的蘿卜榨菜都吃完了。
“我們學校統一配餐試點3個月了,老師、同學對飯菜的衛生、質量,總體反映都不錯。但是,吃久了以后,大家對飯菜的口味會有不同的反映。”張黎明坦言,多數小學生會覺得菜太辣,可中學生又覺得菜味淡,老師的口味更是千差萬別。
“眾口難調,這可能是統一配餐最大的問題。”朱萬宏告訴記者,“我們的營養師張德生老師是從上海聘來的,他最初的營養配菜幾乎都是上海口味,徐州學生難以接受,我們馬上進行了調整。”據介紹,企業隨后又根據老師的意見,將老師餐盒的口味加重了,接著又兩次加重學生餐盒的口味,并調整了菜系。“自試點以來,我們已經對口味進行了6次調整,下一步將對小學生、中學生、老師的餐盒都細化制作。”
朱萬宏還表示,他們要在遵循國家關于學生營養餐標準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口味的要求。“我們發現,每次做蘿卜,孩子們都不吃,可蘿卜的營養價值很高,不能一味迎合孩子,還要請家長幫忙做工作。”
■新聞追問
低年級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差,在學校吃飯時打打鬧鬧怎么辦?
“小學生們第一次在學校就餐既新奇又興奮,一開始出現了很多令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張黎明表示,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及時發出通報,提出要求,例如:取餐文明、用餐安靜、洗手水不落地、盛湯湯不灑地等。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個星期,學生的就餐習慣就會有很大改變。“統一配餐,對家長、孩子都是一堂重要的課程。”
吃完午飯后,孩子們都干點什么?
“學校給每個班配了一個值班老師,小學生大概在12時10分就能吃完飯,吃完之后就統一回教室,然后會自由休息一會,想做做作業也可以。”34中附小一(5)班的肖倩老師告訴記者。西苑中學校長趙苑也表示,學生吃完午飯后,可以在閱覽室看書,可以回班級自習、午休,可以在操場散步。學校在教學樓的每個樓層都安排了值班老師,家長可以放心。
統一配餐開始在全市推開,為什么還有學校沒有參與?
據相關配餐企業表示,現在市直屬初中基本都在推廣統一配餐,但是小學則因為集中配餐就餐場地受限,不能同時容納集中配餐人員用餐等原因,推廣的熱情不高。同時,學生就餐占用老師午休時間,此外學生餐后在校園內的集中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學校與企業間對安全責任問題劃分不明確。學校部分老師怕承擔責任,不愿參與學生的就餐管理。
采購:蔬菜完全來自于徐州周邊蔬菜基地的產品,豬肉、禽類來自于雙匯、雨潤等品牌,醬油、食鹽、米面等也統一采購。
漢王無公害凈菜配送生產中心:從清洗、打皮、切割、成型、裝箱都在流水生產線上完成。
七里溝熱加工車間:由自動米飯生產線、烹飪料理生產線等進行無菌流水線作業,廚師加工后配膳分裝。
配送:飯菜被加工好后,由保溫運輸車統一配送。
餐具回收:學生吃完后,統一回收到七里溝熱加工車間,由洗涮流水線統一清理、消毒。
品種:每餐有一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天熱時還有水果、牛奶。每周菜譜都會在上一周的周末制訂,并與學校、家長代表進行協商,做適當修改。
價格:初步確定每餐標準是每份10元,困難生可享受4元到5元補貼。
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