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于有記者提出,醫保結余是否存在過大過高的問題,該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說,醫改以來,醫保參保人數迅速擴大,整個制度總體運行平穩,其中一個重要的保障就是醫保社會統籌這個“蓄水池”,從目前的情況分析,醫保基金不存在結余過多問題。要保證醫療保險基金合理運行,必須有適度的結余。
李忠介紹,最新審計數據表明,2012年我國城鎮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結余7644億元。但它并不是簡單的結余,而是結存和統計方法問題,可以從3個方面分析:第一,醫保基金要不要結余?基本醫療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框架,基金實行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正是這個框架和原則,使醫療保險制度沿著健康的軌道快速發展。第二,到底結余多少合適?2009年,人社部會同財政部根據當時的醫療保險基金狀況,提出醫療保險要保證健康持續運行,必須保證能有6個月~9個月支付需求的水平,水平過高或過低都需要重點警戒。第三,現在基金的結余狀況如何?2012年城鎮醫保結存的7644億元中,歸參保人個人所有的個人賬戶占結存數的40%左右,各級財政用來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一次性躉交的資金占20%左右。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真正的結余只占40%多一點,而且這些基金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勞動力流入、人員年齡結構等地區分布不均問題造成的。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省份出現了當期支大于收的狀況。
李忠說,隨著各項醫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大病保險等政策的推出,醫療保險基金現在支出的增幅已經高于收入的增幅。從近兩年的數據看,支出的增幅都高于收入增幅5個百分點以上。“我們認為,目前不存在社會上所說的醫保結余過多、花不出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