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34歲的胡女士在家中突然昏迷倒地,被緊急送往醫院途中,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無效,患者死亡。
尸體解剖結果顯示,胡女士昏迷的原因是腦血管畸形,事發當晚腦血管破裂壓迫腦干,造成呼吸停止。據統計,因血管畸形所致的腦出血中,最常見的就是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青壯年多見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出血之一,而75%~80%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顱內動脈瘤破裂引起的,病死率為50%~70%,存活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此外,腦底異常血管網和高血壓動脈硬化癥及一些血液病也會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見于青壯年,大多平時有頭痛病史,往往在情緒激動中或用力情況下急性發作,如咳嗽、用力排便、劇烈運動、過度勞累、飲酒、天氣寒冷等。常見癥狀有突發劇烈頭痛、眩暈、嘔吐,還可出現背痛、腿痛、煩躁、復視、怕光、怕聲響、譫妄或驚厥等癥狀,嚴重者伴有昏迷。也有極少數病人在安靜狀態下發病, 60歲以上老年患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
腦血管造影檢查最有價值
顱腦CT檢查是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手段,腦血管造影(DSA)是確診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特別是顱內動脈瘤最有價值的方法。所以在病情容許的情況下,應該爭取盡早行DSA以確定病因,決定治療方法和判斷預后。其他如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都可用于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的診斷。二者檢出動脈瘤的敏感性相當。前者具有成像速度快、創傷小的優點;而后者具有無需對比劑的優點,所以適用于腎功能受損的病人。但檢查的時間較長,不適合危重病人。
除此之外,由于一些血液疾病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所以血液學的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也是必要的,同時為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必要時可做肝腎功能等進一步的檢查。
反復頭痛者是高危人群
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首先應關注頭痛者。反復頭痛的人一定要到醫院檢查,及時發現隱患,防止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如果身邊的人由于情緒激動或用力等情況出現以上所述的癥狀,第一時間就要想到是否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并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運送至最近的醫院。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尤其是轉運有意識障礙的患者要注意以下事項:
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頭高側臥位,防止舌根后墜。
2.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防止誤吸入氣道。
3.在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及外科手術兩大類。前者以藥物治療為主,也包括腦脊液引流,絕對臥床休息4~6周,保持安靜,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打噴嚏和情緒激動等。目的是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積水、防止再出血及腦動脈痙攣、腦缺血。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去除病因,對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很有意義。
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醫屬中風、真頭痛范圍,常分為肝陽暴亢型、陰虛陽亢型和痰濁蒙竅型等,對急性發病表現為熱證明顯者可服安宮牛黃丸。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手術或介入干預治療,通過辨證施治,中醫藥在減輕術后癥狀上有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