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高聰 報道
寶寶健康,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但當寶寶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如身體發育遲緩,可能因為家長缺乏一些基本常識,造成治療的延誤,帶來終身的遺憾。
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劉淑華告訴我們,兒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對于一些發育遲緩的兒童,如果能夠早期得以發現并予以積極治療,很多兒童都能夠趕上正常兒童的發育水平。
為了幫助家長盡早地發現發育遲緩的兒童,劉淑華主任說,寶寶有一些異常表現,就是警告信號,家長注意以下情況:
一、 新生兒異常表現
(1)、過度激惹:持續哭及入睡困難的,對噪音及體位改變易出現“驚嚇”、“敏感”及“激動”反應的。(2)、喂養困難:吸吮和吞咽不協調,頻繁吐沫,體重不增。(3)、護理困難:難把上肢伸到袖口內,換尿布時腿很難用手掰,背僵硬成弓形。(4)、運動發育“提前”:在出生后不久,讓孩子趴著,他就可以抬頭抬得很高,并且頭后仰明顯。常用單側肢體:觀察孩子的肢體運動,發現其經常用一個或一側肢體。
二、 2-3個月異常表現:
(1)、 眼:不會注視。(2)、 耳:對聲音無追視。(3)、 喂養:喂養困難、易嗆。(4)、 運動:拇指內收握拳,不會吃手,俯臥無抬頭, 頭部中線位無法保持。
三、4-5個月異常表現:
(1)、眼:無追視。(2)、表情:呆板,對名字呼喊無反應。(3)、運動:不會翻身(幫助下),坐位前傾明顯,手不會伸出抓握。
四、 6-7個月異常表現:過多選擇仰臥位,共同運動過頻繁,不會手支撐抬頭抓玩具。
五、8-12個月異常表現:不會獨坐,手精細運動不良,不會爬行,不會站立。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異常情況后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以盡早發現發育遲緩。
劉淑華主任說,在門診中經常會看到發育遲緩的兒童多數是被家長誤認為缺鈣而耽誤病情。特別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身體比較“軟”,千萬不要斷定為缺鈣,一定要到醫院去檢查。對于比較“硬”的孩子也不要沾沾自喜,有些太過“硬”的孩子可能是腦癱的早期表現,也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以排除。
劉淑華主任最后說,由于發育遲緩兒童的治療專業性非常強,所以希望家長不要盲目輕信一些“老法”對遲緩的孩子采取等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