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寶寶出生以后,一般情況下父母難以在1歲內發現其聽力問題。多數孩子到了2-3歲不會說話時,才引起家長注意,但這時已過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期,即使這時候進行干預,其言語-語言和認知發育水平仍會落后于同齡兒童。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表示,新生兒疾病篩查是寶寶出生后的第一道健康“安檢”,其中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重要組成部分。
什么是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聽力問題直接影響兒童聽覺、言語、語言的發展,從而影響與之相關的記憶、思維等認知能力損傷,并導致情緒、社交、學習、家庭關系等多方面問題,
所以,正常的聽力是新生兒聽覺感受和語言學習的重要前提。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何做呢?
原國家衛生部于2010年頒布《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要求正常出生新生兒實行兩階段篩查:
*出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完成初篩。
*未通過者及漏篩者于42天內均應進行雙耳復篩。
*復篩仍未通過者應當在3月齡內到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對確診為永久性聽力障礙的患兒應當在出生后6個月齡內進行相應的臨床醫學和聽力學干預。
目前采用的篩查技術是客觀、快速和無傷害的。做聽力篩查時,篩查人員會在寶寶安靜或入睡時把特制的“軟耳塞”放入寶寶耳中,測試后儀器會自動進行“通過”或“未通過”的判斷,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完成。
寶寶沒有通過聽力篩查意味著什么?
提示存在聽力損失的風險,應接受復篩或聽力確診檢查。
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耳蝸或聽神經受到損害或發育緩慢外,其他影響因素可能有:外耳道或中耳腔的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測試時寶寶不安靜或呼吸音重;環境噪聲等。
聽力損失的早期干預效果如何?
不管聽力損失的程度是輕度或極重度,只要是智力發育正常的寶寶,一般在6月前接受干預和康復訓練,寶寶的聽覺語言能力可以得到快速發展,大多數能夠通過聽說交流,參與社會活動,基本上能達到正常同齡孩子的水平。
擁有正常聽力孩子的表現?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