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又稱盆底缺陷,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多數是子宮脫垂)等。這些疾病不僅損害了女性的健康,也嚴重地影響了她們的生活質量,給女性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周健說,臨床中發現一些中老年女性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認識不足,認為是年紀大后的正常生理反應,往往不主動治療。有的女性甚至拖到無法正常生活時,才想到治療。其實,這些疾病通過科學規范的治療,是完全可治愈的。
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周健介紹,調查顯示,在經濟發達國家,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為2%~46%,比高血壓、抑郁癥和糖尿病等更常見,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最常見慢性疾病之一。我國北京、廣州等地報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為18.1%~57.5%,絕經后的女性高達50%。
然而,目前我國廣大女性尿失禁患者中有就診意識的不到1/3,患者對于本病的認知差,或者認為是老年的必然表現,或由于羞怯等原因,沒有主動就診,就診率很低。而目前廣大臨床醫生和護士對尿失禁了解和重視程度也不夠。
這種疾病往往屬于壓力性尿失禁,是指正常坐臥時沒有癥狀,但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等,會發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狀態。尿失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使許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帶來很大壓力。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病因與妊娠、陰道分娩及分娩損傷、年齡、運動、盆腔內腫物、婦科手術史等因素有關。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周健主任介紹,治療尿失禁傳統的方法是縫合修補手術,復發率較高。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治療此病的技術更趨成熟穩定――自2005年起,市婦幼保健院開始將國內最先進的治療尿失禁技術――“TVT即無張力性尿道中段懸吊術”以及“TVT-O即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應用于臨床,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這種方法是通過尿道中斷懸吊恢復女性尿道正常狀態,治療后女性可控制正常的排尿。
沛縣農村一位45歲的女性患尿失禁多年,每天帶著尿布生活,身上異味嚴重,幾乎不敢見人,干農活時也是遠遠地躲著人走。無奈之中,她悄悄找到周健主任,問“這病能治嗎?”
周健主任根據她的情況,為她實施了“TVT即無張力性尿道中段懸吊術”,術后她完全恢復,高興地說:“這么多年,終于敢到人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