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院/婦科疾病診療:“宮頸糜爛”這一婦科的專業術語,自1850年至上個世紀的80年代,用于診斷“慢性宮頸炎”長達數百年,雖然“宮頸糜爛”這一術語目前已從教科書刪除,可是還有許多人不知道。
宮頸糜爛的本質
國內教科書以往對“宮頸糜爛”的描述為:宮頸外口充血、發紅、顆粒狀外觀。而現在我們應該知道宮頸上皮是由陰道鱗狀上皮與宮頸管柱狀上皮共同組成,兩者交接部位在宮頸外口,但此交接部并非恒定,而是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而發生外移或者內移。當宮頸鱗狀上皮脫落,脫落面會被柱狀上皮所覆蓋,其下方間質內的毛細血管會隱隱透出,因此呈現為紅色。
因此,宮頸糜爛并非真正的糜爛面,醫學上“宮頸糜爛”看做鱗柱交界外移形成的寬大轉化區及內側的柱狀上皮。
宮頸糜爛是病嗎?
“宮頸糜爛”不是疾病,是一種生理現象。我們每個人的原始鱗-柱交接部母體雌激素水平不同影響位置有所不同,因此轉化區的形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鱗-柱交界部長得靠外,那她就會出現“宮頸糜爛”,另有一些人長得靠近宮頸管內部,那她就會表現為宮頸光滑。而且,隨著我們體內激素的變化,鱗-柱交界部和轉化區也會移動。
發現“宮頸糜爛”需要怎么處理?
宮頸早期癌變時,宮頸的外觀與宮頸糜爛沒有顯著差異,當發現宮頸糜爛時,需要做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有條件者可查),出現問題時應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及病理活檢,進一步診斷。
直接治療宮頸糜爛可取嗎?
目前仍然有一些私立醫院在未給患者做查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就直接給患者電熨、激光、冷凍等治療,這是不可取的,不做宮頸癌篩查即行治療,可能遺漏宮頸侵潤癌或高級別癌前期病變(CIN3/AIS),這對患病婦女來說是危險的。
另外,治療還可能造成以下傷害:如:宮頸外口粘連或閉鎖、創傷導致“宮頸炎癥”或“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性交后或長期白帶有血、宮頸機能不全導致妊娠期流產或早產等。
宮頸糜爛會致癌嗎?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特別是近10年來對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病因與發病機理的深入研究,全球范圍內大量的循證醫學的研究表明:大約有16種之多的致癌型人乳頭瘤病毒(HPV)(WHO認定其中13種最具致癌潛能:16、18、31、33、35、39、45、51、56、58、59和68型)的持續感染(至少持續2年以上),與宮頸癌及其癌前期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曾經認為與宮頸癌有關的“宮頸糜爛”,現認為與宮頸癌的發生無關。
有癥狀的“宮頸糜爛”如何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可以與宮頸炎同時存在,尤其是當您出現白帶增多、呈膿性、出現經間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不適的時候,此時除了需要做宮頸癌的早期篩查,還須按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同時篩查淋菌、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發現微生物感染時,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宮頸糜爛”是一種生理表現,和宮頸癌無相關性,不會致癌,使用藥物通常不能使糜爛消失,而且存在宮頸糜爛的女性多數沒有什么不適的表現,所以不需要單純為無癥狀的宮頸糜爛而進行治療。
推薦專家: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婦科專家 張文蘭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