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而如今,未到中年的年輕人“擠入”養生保健的隊伍。7月15日,三伏已到,徐州市中醫院的三伏貼預約掛號系統進入“高溫”模式。在這排長隊的冬病夏治的養生熱潮中,年輕群體的身影也愈發醒目。
冬病夏治盛況空前

八點一過,徐州市中醫院皮膚科門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候診區座無虛席,治療室門口也排起了長隊。導診臺的護士透露,今日的患者大都是之前預約過的,未預約直接前來的訪客恐怕難以即刻貼敷。
“夏季慢性皮膚病患者劇增,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慢性瘙癢、濕疹及銀屑病,其中年輕人占比高達30%-40%。越來越多的患者看向中醫。”徐州中醫院皮膚科主治中醫師王蒙蒙介紹。
劉某(化姓),38歲,曾深受慢性蕁麻疹之苦,輾轉多家醫院卻始終無法擺脫疾病的糾纏。從2021年開始,在醫生的推薦下,他決定到徐州市中醫院嘗試中醫三伏貼療法。
“真沒想到,三伏貼能有如此好的效果,第一年的效果還沒那么明顯,但去年貼完之后至今都沒復發。”連續三個三伏天,劉金亮堅持前往中醫院接受精心調配的藥物貼敷。堅持第二年三伏貼過后,劉金亮見到自己的蕁麻疹的發作頻率顯著降低,癥狀日漸減輕,今年特意來加強一副。
王蒙蒙介紹:“三伏貼療法是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之際,通過特定藥物貼敷,針對冬季易復發的皮膚病如銀屑病等進行調理,一般來說貼三個療程。起到調整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實現陰陽平衡與氣血和諧。”
更多“新”面孔加入“養生大軍”
“生活習慣的改變與持續增長的心理和工作壓力,使得很多疾病有了年輕化的趨勢。”徐州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中醫師潘小紅告訴記者。
忙碌的工作讓年輕人犧牲了健康飲食與規律作息,快餐與外賣成了家常便飯,蔬果攝入不足,久坐少動,這加劇了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同時,高強度的工作、學業壓力,輔以社交媒體的隱性壓力,致使焦慮與抑郁在青年群體中蔓延。
隨著預防保健意識的提升,年輕人注重在夏季利用陽氣旺盛之時預防冬季寒病,同時社交媒體加速了這一養生方式的傳播,共同推動了“冬病夏治”在年輕群體中的流行。
“我在網上搜到中醫院有冬病夏治的門診。我平時月經不太規律,之前喝過中藥,但是太苦了,沒堅持下來,想試試三伏貼。”24歲的曹夢欣(化名)告訴記者,她聽周圍的朋友和親戚說三伏貼的效果好,而且沒有副作用。所以先來請醫生診斷一下,然后接受三伏貼的治療。
潘小紅表示,來就診的年輕人不僅關注治療腰腿痛、失眠、宮寒痛經、慢性胃炎、身體濕氣等亞健康狀態,也開始重視生活習慣的調整,如規律作息與適量運動等。
中醫穴位貼敷療法,依據《黃帝內經》理論,利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中藥,制成貼劑貼敷于特定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這種方法繞過胃腸道吸收,減少了藥物耐藥性和對胃腸的影響,尤其適用于三伏天陽氣旺盛時期,能有效激發人體陽氣,增強免疫力,減少冬季疾病復發。
不只是貼貼,健康習慣更重要
在追求“冬病夏治”的穴位貼敷療法時,年輕人更需重視日常健康習慣的養成。潘小紅強調,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是維護健康的基石。年輕人避免高脂高糖食物的陷阱,轉向富含蔬果的飲食,減少燒烤、火鍋等油膩食品的攝入,同時保持積極心態與充足睡眠,讓身心在平和中恢復活力。
潘主任分享了穴位貼敷療法的科學運用。正規醫療機構基于深厚的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能為患者量身定制貼敷方案,精準選取大椎穴、足三里、肺俞、脾俞、腎俞等關鍵穴位,以期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穴位貼敷并非人人適用。潘小紅說:“皮膚感染、過敏體質者、孕婦及皮膚敏感人群需慎用。一旦在貼敷過程中出現不適反應,如紅斑、水泡或瘙癢,應立即停止,并根據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必要時及時就醫。”
李晨,一名27歲的軟件工程師,長期受失眠困擾。在嘗試穴位貼敷療法后,他遵循醫囑定期貼敷,還調整了生活習慣,減少晚上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幾個月后,李晨的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白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他感慨道:“穴位貼敷確實有效,但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改變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于追求健康養生的年輕人而言,穴位貼敷雖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但更應將其視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與良好的作息、均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以及適量的運動相結合,共同構建一個多維度的健康防護網,真正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徐州市中醫院門診部介紹:“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年輕人擁有良好的身體,徐州市中醫院上架了中藥酸梅湯,研制各類中藥文創產品迎合年輕人的養生習慣。”此外,醫院針對當下年輕人的切實需求,還設立了睡眠門診、治未病門診、亞健康身體管理等科室。眾多網友評論:“徐州市中醫院用心了!”
事實上,年輕人與中醫藥是一場文化與健康的雙向奔赴。一把養生壺,一包烏梅飲,順應現代人治未病的需求,所以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