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常見的風濕性疾病,目前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清楚,但是有以下誘因:
(1)感染: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
(2)食物或藥物過敏:某些抗生素等可誘發本病,乳類、魚、蝦等異種蛋白亦可能是本病的誘因;
(3)吸人性過敏因素:植物花粉、塵螨等;
(4)疫苗接種等誘發。
也有找不到誘因的,往往與個人的體質有關系,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異質性疾病”。
典型的紫癜其特點是位于四肢或臀部,部分患兒皮疹也可見于陰囊、陰莖、龜頭、手掌及足底,甚至可擴散至軀干及面部。四肢處往往對稱性分布,高出皮膚以伸側為主,除了紫癜個別患兒可伴發蕁麻疹或其他紅色丘疹,也可見針尖樣出血點,嚴重的可形成皰疹、壞死及潰瘍。急性發作期部分患兒還可出現頭皮、面部、手背或足背等不同部位的非凹陷性水腫,極少部分可有手臂、腓腸肌、足背、眼周、頭皮、會陰部等神經血管性水腫和壓痛。
胃腸道癥狀發生率為50%~75%,大多輕度腹痛和(或)嘔吐,但有時為劇烈腹痛,偶爾有大量消化道出血、腸梗阻及腸穿孔。腸套疊是少見但很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5%。少見的有腸系膜血管炎、胰腺炎、膽囊炎、膽囊積水、蛋白丟失性腸病及腸壁下血腫至腸梗阻病例。
30%~43%的患兒以關節痛起病,可長達14天無皮疹,極易誤診。關節受累發生率為82%,以單個關節為主,主要累及雙下肢,尤其是踝關節及膝關節,但鮮見有侵蝕性關節炎發生。
腎臟損害發生率為20%~60%;常見有鏡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肉眼血尿也常見,高血壓可單發或合并腎臟病變、急性腎小球腎炎或腎病綜合征(占HSP患兒的6%一7%);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竭;腎臟受損表現91%發生在病程6周內,97%發生在6個月內。腎臟受損稱作紫癜性腎炎,往往紫癜性腎炎的好壞決定患兒的預后。
典型的病人很容易診斷。由于近年來患病率越來越高,不典型的患兒也越來越多,比如劇烈腹痛但是沒有出現紫癜,我們經常見到誤診闌尾炎開刀,手術了腹痛不好轉;難治性和重型過敏性紫癜也越來越多;治療不規范不按規范和指南治療導致患兒過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腎炎遷延不愈影響腎功能的也可以見到,因此建議家長在確診該疾病后或者因為腹痛找不到原因的要到正規的醫院和專科進行治療。過敏性紫癜現在規范名稱叫“IgA血管炎”,它是風濕免疫性疾病,由于繼發兒童腎炎,需要家長到腎內風濕免疫科就診,我院腎內風濕免疫科對難治性、重型過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腎炎診治上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早就開展了腎穿刺、血液凈化技術及使用生物制劑進行診斷和治療,診療水平早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專家簡介
張銳鋒:腎內風濕免疫科科主任,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腎臟病專委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副組長、江蘇省兒科聯盟腎臟病專委會副組長、江蘇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委員、兒科學組委員。
徐州市醫學會腎臟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組長、兒童夜遺尿協作組組長、罕見病學組副組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優生優育協會理事,亞太兒童過敏、免疫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童紫癜、腎病協同委員會委員。
1987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兒科系,1991-1992年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腎專業進修,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8年,正高三級,對兒科常見病及兒科腎臟、風濕性疾病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對兒科罕見病及一些疑難雜癥診斷積累不少經驗。
坐診時間:周日、周一全天(腎內科高級專家門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