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故事:“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風險可想而知,但我們選擇了信任......”出院時七旬患者王大媽(化名)真誠表達感謝。
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的薛松教授團隊,成功為7旬患者實施了超高難度的“心尖之舞”——不停跳冠脈搭橋術,在細如發絲的1.25毫米血管上進行吻合,為其架起“生命心橋”。目前薛松教授團隊已成功為多名患者實施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微創心臟瓣膜置換術及先心介入、大血管介入等手術,同時該團隊以技術優勢助力創傷中心對外傷致心血管破裂患者的救治,標志著徐州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的技術水平邁入了發展快車道,提升了醫院綜合救治實力。

01反復討論研究 為患者制定最佳手術方案
70歲的王大媽(化名)因反復發作性胸悶心悸1年,每次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近一周感胸悶心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服藥后無明顯緩解,來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就診。既往有高血壓30年及糖尿病病史。心電圖檢查示ST-T改變,冠脈造影示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開口后次全閉塞至近中段完全性閉塞性病變,右冠狀動脈開口后完全性閉塞性病變,心肌嚴重缺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明確。聽說薛松教授專家團隊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很權威,經會診后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據心臟大血管外科執行主任單江桂博士介紹說,術前患者血壓一度高至200mmHg以上,基礎疾病嚴重,隨時有猝死的風險。薛松教授帶領專家團隊對患者病情反復討論研究,排除手術禁忌后,決定為王大媽行非體外循環下、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術前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治療方案及手術風險,其表示理解并配合。

02吻合1.25毫米血管 架起“生命心橋”
經過嚴密和細致的術前準備,麻醉科的仔細評估,手術如期進行。11月20日,在全麻下為患者實施不停跳主動脈——冠狀動脈搭橋術。手術由薛松教授主刀,技法嫻熟,科室執行主任單江桂與副主任醫師王巒等團隊人員配合默契,在一顆跳動的心臟上進行1.25毫米血管吻合,手術過程如履薄冰。手術用時3個多小時,成功為患者實施左乳內動脈與左前降支端-側吻合,取大隱靜脈與PDA端-側吻合,架起“生命心橋”。術后轉入ICU,經積極治療后,患者神志清楚、循環穩定,順利脫機、拔除氣管導管,于第2天轉入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復出院。
據薛松教授介紹說:“目前冠脈搭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體外循環下搭橋術,即心臟停跳使用人工心肺機代替心肺功能;另一種是非體外循環下搭橋術,為目前國內外開展心臟搭橋術的頂尖技術,是在跳動的心臟上完成手術,可避免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帶來的并發癥,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尤其適用于高齡、心功能低下、主動脈鈣化等高危患者。不停跳搭橋,要求外科醫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手術操作功底和更高的外科吻合技術。考慮該患者高齡,基礎疾病嚴重,冠脈條件已不適合做心臟支架及微創搭橋治療,最終成功為患者實施心臟不停跳搭橋術。雖然風險很大,但遠期效果很好。”

03凝聚學科優勢 守護徐淮百姓“心路”
為加強專科建設,打造專科特色,助推醫院高質量發展,同時滿足區域百姓高層次就醫需求,2023年10月20日,徐州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成立。上海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全國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心臟大血管外科學會主任委員薛松教授攜專家團隊傾情加盟并親任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單江桂擔任執行主任,薛松教授專家工作室同步落戶徐州一院。科室運行以來,雙方團隊展開深度合作,嚴格按照上海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的標準開展臨床診療,在徐州一院常態化專家坐診,定期開展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和現場手術指導,全面指導科研和人才培養;開展遠程教學、遠程會診,并暢通雙向轉診渠道。
執行主任單江桂表示:“目前科室常規開展微創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微創心臟冠脈搭橋術、微創心臟瓣膜置換術和成形術等各類心臟外科微創手術,逐步破解區域心血管疾病患者‘看病難、看病貴’難題,讓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國內心臟大血管外科的頂尖診療技術。”
團隊介紹

薛 松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全國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心臟大血管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上海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副會長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國際微創心胸外科協會委員
亞太胸心外科學會委員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學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
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心臟再生學組副組長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臺海醫學發展委員會心血管外科學組副主任委員
亞洲心臟瓣膜病學會(AAHVD)中國分會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技術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榮獲第二屆上海市“十佳醫生”
榮獲2022年“上海工匠”稱號
在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等領域具有豐富的診治經驗。
擅長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主動脈夾層及主動脈瘤手術,胸腔鏡輔助下微創心臟瓣膜手術,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等。
在上海地區率先成功開展了“微創小切口多支血管冠脈搭橋術”“心臟四瓣膜置換術+巨大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主動脈弓部三分叉支架治療主動脈夾層”“針刺麻醉下雙瓣置換術”“針刺麻醉下不停跳冠脈搭橋術”以及各種微創小切口心血管外科手術等新技術。在國內較早開展各種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
以第一完成人獲2021年度“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
擔任《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Innovations》《中華實驗外科雜志》《中華外科學文摘英文版》《國際心血管病學雜志》《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等多家雜志的編委;《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同行評議專家,并在國內外核心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SCI收錄70余篇;
高等教育出版社規劃教材《外科學》副主編、參與編寫《蘭錫純心臟血管外科學》《心血管麻醉學》《成人心臟外科學》等專著。
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以及省部級以上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衛生局、浦東新區重點課題、國際合作課題等科研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冠心病和主動脈夾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曾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等獎項。

單 江 桂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執行主任,師從薛松教授
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
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到美國紐約州St.joseph’s hospital臨床訪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進修。擔任美國胸外科醫師協會(STS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international member國際委員,國家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分別榮獲東方心臟大血管外科會議青年醫師技能大賽一等獎和三等獎。主持及參與課題3項,發表論著10篇,SCI收錄3篇,主編專著1部,參編書籍2部。
專業擅長: 胸腔鏡下小切口心臟瓣膜手術、介入瓣膜手術,主動脈介入手術及先心病介入封堵術、圍術期心臟超聲的應用。

黃 日 太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黨支部書記
榮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百人計劃” “仁濟醫院十大中青年醫療骨干”。曾赴新加坡國立心臟中心、德國柏林心臟中心、意大利米蘭著名心臟外科中心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訪問學習。擔任亞太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委員、上海醫學會心臟大血管外科學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國家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心律失常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家“十三五”教材《外科學》第二版編委。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等課題四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
專業擅長:不停跳冠脈搭橋術,心臟瓣膜病的成形和置換術,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糾治術、急性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并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胸腔鏡輔助下房顫的微創外科治療。

劉 冀 東
副主任醫師、教授
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
曾于2013至2014年赴法國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專項培訓,2016年赴加拿大接受臨床醫學教學專項培訓。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聯合醫學院兼職教授,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外科介入專家工作組專家。
作為新生代的復合式心血管外科醫師,不僅熟練掌握經典的體外循環直視心臟手術,同時以經導管微創介入治療為技術特色:獨立完成冠狀動脈造影;獨立完成先心病的介入治療;獨立完成復雜大血管疾病的全腔內支架修復術及分支重建術,擁有獨創的左鎖骨下動脈原位開窗技術-JD法;Hybrid復合式主動脈手術;獨立術者完成多種徑路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

謝 波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就職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室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胸血管外科分會會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心臟重癥腦保護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學會心臟大血管外科分會重癥監護學組委員。曾獲2021年度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專業擅長:心血管外科手術圍術期處理、心臟危重癥的診治及輔助循環技術。研究方向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調控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及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研究。

王 巒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
現任徐州市胸心外科學會委員,徐州市抗癌協會中青年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徐州市抗癌協會委員。
主持徐州市衛健委課題1項。近年來參與發表論文多篇,獲得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1次,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一等獎1次,徐州市科學技術三等獎1次。先后于南京鼓樓醫院、上海胸科醫院、上海仁濟心血管外科進修。
專業擅長:心臟瓣膜手術、冠心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主動脈夾層外科及介入治療,體外循環及ECMO應用。

陳 康
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體外循環灌注師
從事心臟大血管外科專職體外循環工作10余年,參與編寫胸心外科專著1部,于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5篇。先后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進修體外循環。多次參加北京、上海等地開展的ECMO和大血管培訓。擅長各類心臟大血管疾病術中體外循環管理和圍體外循環期器官保護的工作。熟練各種疑難心臟疾病、瓣膜病、主動脈夾層、復雜先心病、冠心病的體外循環管理;尤其擅長全胸腔鏡微創心臟手術的體外循環。熟練掌握體外循環術中心肌保護,零平衡超濾,改良超濾技術。

潘 家 俊
住院醫師、碩士研究生
參與發表SCI論文6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1篇。
專業擅長: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胸部疾病及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李 宇 峰
住院醫師,碩士研究生
參與發表SCI論文4篇,其中共同第一作者2篇。
專業擅長:心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

梁 漢 青
住院醫師、碩士研究生
發表北大核心論著5篇,參與省級課題2項。
于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完成3年住院醫師臨床規范化培養,2023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心外科進修學習。
專業擅長: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及心臟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史 為 濤
醫學碩士,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江蘇省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癥病醫學專業委員,江蘇省重癥醫學分會重癥循環組委員,徐州市微循環專業學會委員。
承擔主持及參與高校及市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從事危重癥監護臨床工作10年。擅長各類心臟大血管疾病圍術期管理,及休克、心肺復蘇、多發傷、ARDS、AECOPD、急性心衰、腦血管意外等各類急危重癥的臨床救治。記者 | 黃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