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大雪”節氣剛過,氣候寒冷,陰氣極盛,萬物斂藏,人體新陳代謝亦趨緩慢,所以,冬季養生的關鍵在于“防寒保暖,節欲養腎,靜養少動,固護陽氣”,核心在于一個“藏”字。《黃帝內經》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藏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于冬氣。”也就是說,冬天養生重點是溫養和進補腎臟。
冬季養生可以這樣做:
1、溫養進補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行之中,腎對應的便是水,而冬季也屬水,因此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食熱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2、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晝短夜長,白天陽氣肅殺,夜間更甚,所以古人冬季養生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并且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起到緩解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精神疲乏。
3.保暖護腳
腎經起于足底,足部接地也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所以冬季要保護好自己的腳。因此有人說冬季健腳即健身也并非毫無道理。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腳上的穴位多,如涌泉穴等,護腳同時護住身。如果盲目追求反季穿衣,在寒風中露出腳踝,久而久之會有陽虛痛經的煩惱,所以用心護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4、補充水分
一到秋冬,許多人都會覺得很“干”。大家總誤認為秋冬天氣陰涼人體并沒有散失多少水分,事實上,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盲目喝水,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正常人體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
朝喝鹽水晚喝蜜。自入冬后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御浮燥。因此,可以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冬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干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于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而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
本文作者

張 鵬
中醫科副主任
副主任中醫師 醫學博士
從事中醫科及老年病工作十余年,對臨床常見病及中醫雜癥的診治有較多的經驗。主持及參與多項省市級醫學科研課題,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抗衰老學會委員,江蘇省老年醫學會醫養結合分會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老年醫療機構與康養委員會委員。門診時間:周五全天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