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拔罐療法,古稱角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明珠,這個傳承千年的中醫符號,可謂家喻戶曉。其歷史悠久,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用它治療痔疾的記載,晉代《肘后方》介紹其用于外科吸膿,唐朝太醫署已專門設立了角法(拔罐療法)科。
新中國成立后,拔罐療法臨床應用從比較單一的范圍已經擴展到內、外、婦、兒、骨、皮膚、五官等諸多分科。不僅如此,拔罐療法還走出國門,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比如,拔罐療法在法國被稱為“杯術”,在俄羅斯被稱為“瘀血療法”。

平衡火罐自1984年起用于臨床,是在傳統火罐單一留罐的基礎上,融入平衡理論的治療方法。平衡火罐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基礎,聯合運用閃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激活背部皮下隱藏的大量“沉睡”免疫細胞,來調節臟腑氣機,并通過經絡傳至大腦,以達到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綠色療法。具有操作簡便,易于普及,無損傷,患者易接受,療效顯著,無副作用,既能治病又能防病的特點。

施術部位: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是溝通大腦和脊髓的主要經絡,是統領身體所有陽氣、陽經的領袖,為陽脈之海。足太陽膀胱經在十四經中穴位最多,是主導人體氣血的重要經脈之一。
功效:
中醫認為:平衡火罐具有溫經散寒,舒經活血,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等功效;
西醫認為:它具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調整末梢神經,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機能,消炎抑菌,退熱止痛等作用。
適應癥:
1.急性胃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2.肩周炎患者
3.頸項腰背酸痛患者
4.濕熱體質的健康人
5.感冒患者
6.失眠患者
7.慢性疲勞綜合癥患者
8.肥胖癥患者
禁忌癥
1.腫瘤患者、血液病患者、孕婦。
2.皮膚破損有瘢痕處及皮膚病患者。
3.高血壓病發展期。
注意事項
1、拔罐后局部皮膚會出現與罐口相當大小的紫紅色瘀斑,此為正常表現,數日方可消除。
2、如出現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出現大水泡時,消毒局部皮膚,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水泡,無菌紗布覆蓋。
3、拔罐后可飲一杯溫開水。
4、夏季拔罐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
5、注意保暖,拔罐后4-6小時不宜沐浴。
(供稿:朱曉鳳)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