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資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年50歲的孟女士(化名)也不例外。前不久,家住安徽的孟女士因甲狀腺腫瘤輾轉就醫,均被告知需手術治療。但傳統的甲狀腺手術,術后脖子上會留下一道明顯的“刎痕”式傷疤。擔心疾病也擔心留疤的她,慕名找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乳外科專家張漢超主任,尋求微創治療方法。3天后,張漢超帶領團隊通過左鎖骨下方一個不足5cm的切口,為患者實施了無充氣腔鏡甲狀腺手術,解除了患者后顧之憂,3天后孟女士康復出院。
張漢超主任(右一)正在查房
“以前聽人說,甲狀腺手術后脖子會留疤、嗓子會變啞、吃東西也不得勁兒,脖子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樣,感覺木木的,我一直都很擔心。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正在收拾物品準備出院的孟女士特別健談,興奮地和我們一起分享她康復的喜悅,“做完手術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微創,你們看,現在我的脖子活動自如,不痛不麻,只有一個這么小的切口藏在衣服里面,我要是不說你們根本看不出我剛做過手術吧!”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的孟女士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向我們比劃手術切口的長度,“最讓我滿意的是這個手術一點兒都沒影響到我說話!感謝張主任!感謝咱們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護團隊!”從事個體經營的孟女士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和客戶溝通聯絡,除了怕脖子上留疤,她還非常在意術后是否會影響自己和朋友的交流。
手術效果令人滿意
作為外科常見手術,甲狀腺手術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由于頸部解剖結構復雜,頸總動脈、頸內外靜脈、迷走神經、食管、氣管、甲狀旁腺等重要組織器官均與其息息相關,手術中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腔鏡甲狀腺手術改變了傳統手術入路,把原來頸部的切口縮小,轉移到更隱蔽的部位,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更小,術后恢復更快,但是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也更高。根據切口不同,常見的腔鏡甲狀腺手術分為經鎖骨下、經胸乳、經腋窩、經口腔、經頦下、經耳后等不同入路。
術中的張漢超主任(左二)
據張漢超介紹,為孟女士選擇經鎖骨下入路方案也是基于對患者的需求、腫瘤的位置、大小、性質等因素綜合評估后決定的。“與頸部開放手術相比,經鎖骨下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切口位于鎖骨下方,僅3-5cm,切口更小、更隱蔽、更美觀 ;腔鏡手術的視野清晰,對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的保護更好,并發癥相對更少 ;由于不需要切開頸白線,手術后各組織結構可實現自然復位,能有效保護患者頸前區感覺,降低患者術后吞咽聯動的不適感。”張漢超詳細介紹著,“同其他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相比,經鎖骨下入路的皮瓣分離范圍相對較小,損傷更小;手術全程無需充氣,避免了二氧化碳蓄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術后風險更小,恢復更快。”
沒有最好的手術入路,只有最合適的手術入路。采訪中張漢超還指出,各種術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無充氣經鎖骨下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雖然有很多優勢,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術者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比如腫瘤大小、位置、性質,局部皮膚情況、患者需求等綜合考慮,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在保證患者安全和微創的前提下選擇最合適的手術路徑,真正實現疾病根治、功能保護和美容的目標。
出鏡專家:
張漢超
甲乳外科主任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
甲乳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外科學(微創甲乳方向)博士。參與國自然課題1項,參與完成市科委課題1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5篇,其中國外SCI收錄期刊論文4篇。
擅長甲狀腺、乳腺良惡性腫瘤,男性乳房發育癥等的手術治療,及國內最新腔鏡手術及旋切消融等微創手術治療,甲狀腺微小結節細針穿刺診斷。善于結合超聲等輔助檢查術前預判甲狀腺結節良惡性情況,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記者:李文錦)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