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氣溫驟降后,孩子們的起夜令家長大傷腦筋,尤其是一些愛尿床的孩子,動不動“畫個地圖”弄濕了床被。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尿床長大就好了,沒有帶孩子就診。徐州市兒童醫院腎內科專家張銳鋒主任則指出,“孩子5歲以后一周內尿床2-3次以上要重視,家長不要持“扥等看”態度,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治療,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遺尿癥是什么?
兒童遺尿癥,俗稱的尿床。這是一種發病率較高、十分常見的病癥,通常指患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歲時僅20%有遺尿,10歲時5%有遺尿,有少數患者遺尿癥狀持續到成年期。
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遺尿,約占70%—80%。患兒除夜間尿床外,日間常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癥狀。
一般情況下,5歲之前的孩子偶爾出現尿床,不算遺尿,這部分兒童會“自愈”。只有5歲以后、1周內2—3次以上尿床,才能稱之為遺尿癥。
對于遺尿癥發生的原因,張銳鋒主任透露,遺尿癥與患兒神經、泌尿、內分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除了孩子身體的原因外,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等都可能造成或加重兒童遺尿的發生。比如,家長總給孩子喝很多水、吃大量甜食,對于幼兒過度使用尿不濕等;許多孩子生活習慣不良,在睡前玩得很累,睡得很深,不容易喚醒,也很容易尿床。還有一些孩子,白天喝水少,吃晚飯比較晚,入睡時間晚,睡覺前飲水、進食、興奮運動,這不僅影響孩子睡眠質量和夜間腦供氧休息,也不利于孩子大腦發育,而且會導致夜間產生的尿量增多出現尿床。還有一些孩子,由于精神緊張、家庭不和或考試前等特殊時期,也會導致其尿床。
長期尿床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張銳鋒表示,長期尿床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已上學的孩子,會認為尿床是難于啟齒的事。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還在尿床,家長再責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受到別人的歧視、嘲笑,還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尤其是那些正在學齡期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能久坐、精神萎靡、發呆和走神的現象。張銳鋒強調,這種心理負擔會影響孩子的讀書學習,甚至影響孩子大腦神經系統功能及其發育,最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他透露說:“在以往接診的一些遺尿癥孩子身上,發現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多動、自控能力差、孤僻、焦慮、抑郁和社會適應能力低等心理行為異常,甚至有些存在學習、交往障礙。”
所以,家長對待尿床的孩子切不可持“等等看”態度。這種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等等看的過程,可能會導致失去早期幫助孩子發育成熟改善癥狀的機會,最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幫助孩子不尿床,家長需要正面引導
在如何幫助孩子不尿床的問題上,張銳鋒認為,家長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于遺尿癥的患兒,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療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若是由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遺尿,家長可以通過耐心的教育、解釋和勸慰來糾正。
首先,家長要對此足夠重視,把心態調整好。“許多孩子會因為自己尿床而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這種時候,家長不要一味責罵孩子,更不要采取懲罰措施,可以告知其尿床是小寶寶的行為,長大了就不能尿床了,讓孩子意識到尿床是不對的。”
其次,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調整飲食習慣。家長應督促孩子在白天多喝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使每次的尿量增多。晚上睡覺前要讓孩子把小便排干凈。不要半夜把孩子叫醒起來上廁所,同時注意在晚上8點后不讓孩子喝水、牛奶或吃一些利尿的水果。最后,應避免給孩子使用尿不濕時間過長,超過1歲堅決不要再使用。
被小兒遺尿癥影響到正常生活應及時就醫
雖說家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減少尿床的行為,但是如果孩子的尿床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還是應該及時就醫治療。
張銳鋒強調,小兒遺尿癥,越早干預效果越好。家長應及早帶孩子找專科醫生,盡早開始健康的生活指導訓練,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查決定是否需要治療并排除器質性疾病。
張銳鋒透露,作為江蘇省兒童遺尿癥診斷和治療定點醫院——徐州市兒童醫院腎內風濕免疫科早在2014年11月初開設遺尿門診。從門診量來講,來院就診的患兒也在逐漸增多。目前,每月就診患兒達40余人次。經過系統的治療,80%以上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
現徐州市兒童醫院周一到周六開設遺尿門診。家長可以掛腎內風濕科就診,到門診二樓專病門診就診。另外,每周日有腎內風濕科專家在一樓內科專家門診坐診。咨詢電話:0516-85583679。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