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您快看看我父親,他肚子疼得厲害……”大年初一,一波波因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有些伴隨發熱等癥狀的患者涌入急診醫學科門診。“從年三十開始,每天幾乎有上百位患者從四面八方趕到我們科,其中接近百分之五十是因為飲食不當、暴飲暴食,引發的急性胃腸炎、胰腺炎問題。”大年初一,連續工作了近10個小時的急診醫學科醫生韓燕在回顧一整天接診情況時說。
針對這些患者的病情,她和同組醫護迅速明確診斷,展開科學救治,“關于急性胃腸炎患者,我們密切警惕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發生,收治的胰腺炎患者多需要住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受訪時,市一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良等專家多次表達著對沉浸在濃濃年味和喜樂氣氛中廣大民眾健康的擔憂,“春節是中國傳統佳節,親朋好友相聚,極度歡愉、興起之時,貪食貪杯,在所難免。但因暴飲暴食引發的健康危機,是我們特別不希望見到的。”
張良呼吁,民眾合理膳食方可安度新春,暴飲暴食易“樂極生悲”。他談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作如下提醒,“民眾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食物多樣,平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葷素、粗細搭配。清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建議多采用蒸、煮、燉、拌等烹飪方式,切勿暴飲暴食、過度飲酒。調整作息、注意休息,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受訪專家們直言,作為醫務工作者,每到大型節假日,特別是新春佳節,總會生出很多“反年意”的憂心和思慮。除了對于暴飲暴食引發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擔心外,回想起那些因放鞭炮被炸傷送入醫院的患者,在病床上痛苦掙扎,呻吟中透著悔恨,如今聽著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心不自覺地揪了起來,陷入重重憂慮......
“希望大家都能喜樂安康地度過這個新春假期。”張良表達著作為醫者的新年祝福。

側記
沒有“年味”也許蘊含著更深的“年味”





臨近新春,醫院和院內的很多科室以張貼春聯、福字,懸掛紅燈籠等透著新春氣息的元素,來烘托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而在急診門診和搶救室內,你很難捕捉到“新年的氣息”。據急診醫學科工作人員介紹,急診搶救室的設計全年如一,在這里,除了電子數字時鐘上的紅色數字和各種儀器設備上的預警指示燈,鮮見紅色、金色等極富“年味”或“節日氛圍感”的鮮艷色調、炫目裝飾。
“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場景中能有一些暖色調和歡快的元素點綴,像其他的科室一樣,但是考慮到急診搶救室里經常會遇到生命垂危或是生離死別的情境,為了保有對患者的關愛,對逝者的敬畏,觀照家屬們的情緒,我們選擇讓這兒保持整潔、明亮、有序的狀態。可能稍顯平淡,甚至偏于理性。”受訪者表示。









急診搶救室的設計,表面上淡化了民眾傳統認知層面的“年味”,但是醫務工作者們飽含“愛患之心、為患著想”的心意和行為,正折射出醫療救治這一特殊場域中至真至善的人情味。當一個人將他的脆弱、病痛全部展露甚至生存機會全權交付給另一個陌生的個體和團隊開始,曾經陌生的醫患之間便產生了一份情感上的連接,隨著救治工作的不斷深入,醫患情誼也逐漸成形、鞏固。醫務工作者們全年模糊著節假日等時間節點,全力推進救治工作平穩、有序展開,特別是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他們更是強撐著精神,無視自身健康頻繁釋放的“求救”信號,以頑強的意志力和高尚的職業情懷,把堅強留給了患者,獨自承擔著病痛帶來的沖擊,合力為患者筑起一道生命健康屏障。試問人世間除了親情,又有多少人情味能與之相比?
馮驥才說:“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
你看,這里不正洋溢著人們努力營建、竭力追尋的“最深的年味”嗎?!





大年初二的急診搶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