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腫瘤頻道:徐州市腫瘤醫院執行院長、腫瘤內科主任趙鴻鷹博士后認為,癌癥的預防首先要從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入手,要控制吸煙,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保持心情舒暢,讓自己的免疫系統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此外,還要做到“有所不為”
就是避免生活中的致癌因素。“感染因素與癌癥關系密切”。趙鴻鷹博士后指出,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生,EB病毒感染與鼻咽癌的發生,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等。因此要控制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對致癌因素的接觸。對一些高危職業也要引起重視,對經常接觸致癌因素的職工,要定期體檢,及時診治。
與其談癌色變,不如科學預防
惡性腫瘤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群眾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殺手”。趙鴻鷹博士后表示:“與其談癌色變,不如科學預防。”
“除了人口老齡化,惡性腫瘤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生活方式、社會環境和遺傳因素。其中,吸煙、膳食不合理和感染是主要的環境因素。”趙鴻鷹博士后說,常見的包括電離輻射、石棉、氧化鋁、玻璃絲等物理因素;泡菜、腌肉、變質食物、煤焦油、黃曲霉菌等化學致癌因素;某些病毒(皰疹病毒)、細菌(幽門螺桿菌)、血吸蟲等生物致癌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都易患腫瘤,比如乳腺癌的發生就與雌激素密切相關。
同時,趙鴻鷹博士后提醒要科學抗癌,定期開展癌癥篩查,規范診治癌癥。“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一旦得了惡性腫瘤不要慌亂或偏聽偏信或盲目手術,首先全面排查腫瘤范圍和轉移情況,判斷分期、病理活檢,忙亂切除不干凈會導致生存期更短,轉移會更快。


“不同腫瘤不同分期治療方法均有差別,不能一概而論”,她建議可以先找有經驗的腫瘤內科專家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規范化、標準化、個體化的診療流程和康復指導,最好進行MDT(多學科聯合會診)。同時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對慢性患者注意提供姑息鎮痛和腫瘤營養治療。注意提高晚期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