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在醫生和護士數十個日日夜夜的精心呵護下,早產寶寶頑強地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于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中,早產寶媽們數日的焦慮、擔心瞬間幻化成幸福和欣喜。可是看到眼前弱小的生靈,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照顧。
那么作為早產寶媽們該注意些什么呢?徐州市中心醫院兒科副主任、新生兒病區副主任劉梟給您支招。
如何調節室內環境和溫度
出院回家后要注意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寶寶腋下溫度最好保持在36.5℃~37℃,室溫保持在24℃~28℃,相對濕度在55%~65%。室內環境應保持清潔,勤通風。
劉梟介紹,噪音對早產兒正在發育的大腦會產生不良影響,可引起呼吸暫停,應盡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長時間的亮光對早產兒腦部發育有不良影響,可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增高,生長發育緩慢。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光線對早產兒的刺激。但也不建議室內光線持續黑暗,同樣不利于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

(資料圖片)
如何正確喂養早產兒
在喂養方面,由于早產兒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時會發生吐奶及呼吸運動不協調現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進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會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養時要半臥位慢喂,最好使寶寶處于半臥位,如發現溢奶,立即將寶寶俯臥或側臥,讓口中奶流出。吃得慢是早產兒的進食特點,媽媽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時要給寶寶一個休息時間:即吃一分鐘后,讓寶寶停下來休息一下,等十秒鐘后再繼續喂食,這樣可減少吐奶的發生。
因為早期營養可決定生命質量,所以喂養一定要保證營養供給,最好是母乳喂養,如果母乳量攝入足夠,體重增長不佳,可加母乳添加劑;如果母乳不足,可輔以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或早產配方奶;如果寶寶吃奶量偏少體重增長不佳,也可以予以高能配方奶粉喂養,強化營養能保證早產兒良好的生長和神經系統預后,但過度喂養反而會引起將來的肥胖以及成年慢性疾病的發生。
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出院后家庭護理注意很重要,劉梟提醒以下幾點:
01保持舒適體位,用毛巾或床單制作早產兒的臥具,使其手腳能觸到物體,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嬰兒時要確定嬰兒的手能觸及面部,以利于頭手互動。經常變換睡覺姿勢,注意頭部塑性,防止因頭部平坦造成持久的體格、心理和社會適應困難。
02做好嬰兒的皮膚潔凈護理。每次便后沖洗臀部,涂護臀軟膏。依據季節決定沐浴次數:夏天可每日沐浴,冬季可每周沐浴1~2次;沐浴時室溫在30℃,水溫38℃~40℃為宜;沐浴后完全擦干,防備受涼。平常勤剪指甲。
03注意臍部的消毒護理。如果臍帶未脫落或臍部潮濕可用碘伏消毒處理。
04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接觸,對日后親子關系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包括:觸摸、親吻、擁抱、面對面注視、父母共同參與嬰兒的照顧等。
05防止感染:看護人最好固定,不要經常更換;照顧嬰兒前先洗手,換上干凈的衣服;盡量減少親友探視。
06密切觀察寶寶的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就醫。異常表現有:①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②呼吸暫停、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③吃奶驟減;④突然發生腹脹或頻繁嘔吐;⑤發生痙攣、抽搐;⑥反應差、哭聲很弱;⑦臉色蠟黃或發青等。
07要定時到醫院復診隨訪,遵醫囑按時行眼底篩查、聽力篩查、頭部核磁等檢查,補充維生素D及鐵劑等。
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是要早期進行神經系統發育的監測及干預。發生腦癱的高危因素中第一位是早產,嬰兒期是大腦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可塑性最強,腦越不成熟,可塑性越強。干預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使腦損傷得到康復或至少減輕傷殘。從早產兒出院后即開始按摩、體操、運動訓練和早期物理康復可以降低早產兒腦癱發生率。出院后應定期復查頭部核磁等進行發育評估,如需要盡早給予正規的醫院的專業康復訓練、按療程營養神經治療。
對于早產兒來講搶救存活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全面改善預后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出院后也要進行高度關注、及時干預治療,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劉梟
兒科副主任 新生兒病區副主任
主任醫師
江蘇省醫師協會兒童重癥醫師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呼吸循環委員,江蘇省婦幼保健協會新生兒科分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徐州市醫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重癥學組副組長,徐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畢業于蚌埠醫學院臨床醫學系,長期從事兒科、新生兒臨床及管理工作,擅長早產兒的管理、危急重癥疑難病例的救治、呼吸機的應用、小兒呼吸及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整理:韓月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