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個房子,心臟壁上布滿了電路,房顫就是最常見的心房電路紊亂現象。心律失常,心跳時快時慢,心悸、眩暈、氣促隨之而來……
近日,由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臟診療中心主任韓冰帶領的團隊,成功為房顫患者實施“一站式介入治療: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一次腦梗引出的房顫
今年70歲的張先生,常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在平日生活中還經常出現心慌、氣短、頭暈等不適癥狀。一個月前因腦卒中入院,在完善各項檢查時,發現張先生是“病”在腦,“根”在心——原來他患有房顫!
穩定了腦卒中病情后,為了接受進一步房顫治療,張先生慕名找到韓冰主任。心內科團隊在接診后,經過認真、詳盡的評估,發現張先生的卒中風險(CHA2DS2-VASc)評分3分,出血風險(HAS-BLED)評分3分,參考食道超聲和左房CTA左心耳無附壁血栓以及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史,張先生屬于腦卒中高危風險。
韓冰指出,張先生的腦卒中發作就是房顫引出的,有什么辦法可以既消除房顫癥狀,又封堵房顫病人血栓發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心內科團隊經過反復商討,決定為張先生實施“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射頻消融可以消除心房顫動,左心耳封堵術可預防左心耳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腦卒中,一個臺次上做了兩臺手術,“一站式”解決房顫問題。
術前團隊三維模擬左心耳(右上方)
一站式介入治療
4月2日,張先生被護送進了導管室實施“一站式”介入治療。
手術分兩步完成,首先行射頻消融,由心臟診療中心主任韓冰、副主任醫師李世杰完成。為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后,經右股靜脈穿刺,心臟導管經房間隔穿刺成功,并直達肺靜脈周圍。經過1個小時的精準操作,患者心房顫動心律恢復為正常竇性心律,房顫射頻消融術成功。
(韓冰、李世杰行射頻消融)
接著在全麻下行左心耳封堵術,超聲科副主任劉茹經食道超聲評估左心耳形態和結構參數后,心臟監護室主任、心臟結構組長張毅剛,副主任醫師阮宏云先將已經定位到左心房的射頻消融導管替換為封堵輸送鞘管,結合術前心臟CT的左心耳三維重建、食道超聲測量以及術中左心耳造影,確定封堵器的大小。
一切準備就緒后,術者們密切配合,巧妙地將封堵器通過輸送鞘管定位到左心耳,緩慢釋放,封堵器如花朵般“綻放”在左心耳的開口,緊緊地“捂住”左心耳,術后造影顯示封堵傘呈現完美的“草莓型”,周邊沒有一點殘余漏。術后張先生各項體征正常,蘇醒后順利返回病房。
(張毅剛、阮宏云等在行左心耳封堵術)
(劉茹在助理的協作下行食道超聲)
韓冰介紹,該手術屬于微創操作,無須開刀,手術成功率高,而且術后2天即可出院。術后僅需要短期口服抗凝藥物,避免長期抗凝藥物帶來的出血風險、生活不便和經濟負擔。這種“一站式”治療方式的安全性好, 可改善房顫所導致的心功能不全,降低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且不增加手術風險,同時可以減少患者對二次手術的恐懼。
延伸科普
左心耳封堵,讓心臟血栓無處可藏
在我國,目前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患者約有800萬人,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房顫除了引起胸悶、心慌、乏力甚至心衰等癥狀,約有20%-30%的房顫患者會發生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腦梗死、腦中風。相比于其它原因導致的卒中,房顫卒中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特點。
房顫是心臟疾病,為什么會導致如此嚴重的腦卒中呢?
顧名思義,房顫是指心房發生顫動,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與舒張,心房泵血功能惡化或喪失,血液在心房內淤滯有利于血栓形成,而血栓的脫落隨血流移動導致全身不同部位的栓塞,其中最為常見即是腦血管的栓塞,從而導致腦卒中。
那我們如何預防房顫卒中呢?
以往我們主要依靠口服抗凝藥物,但其需要長期服用且存在出血風險,嚴重者可導致致命性的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新近有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對于預防腦卒中發生有明確療效,而且出血的發生率低于華法林,但仍有一定的出血風險。對于無法口服上述藥物,或者出血風險高的病人如何治療,面臨困難和挑戰。作為解決這一難題的新技術,左心耳封堵術應運而生。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