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陪同劉先生來醫院的家人說,劉先生幾年前就開始腿疼。因為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劉先生及家人都認為他的腿疼是勞累導致的。兩年以前,劉先生發現自己走路有些別扭,兩小腿向內翻,有點“O型腿”。
但在幾個月前,劉先生開始感覺到不對勁了,“右腿越來越疼,尤其是右腿膝蓋部位的內側,疼得特別厲害”。按摩,理療,貼膏藥,吃止疼藥等等,劉先生說,他嘗試過多種方法,但膝蓋部位的疼痛始終沒有緩解。在家人的強烈建議下,劉先生決定去大型醫院看看。
十天前,劉先生來到徐礦集團總醫院,找到了骨科副主任醫師佟磊。在醫院,劉先生被診斷為膝關節炎。

佟磊主任借助關節鏡聯合微創脛骨矯形手術(HTO),為劉先生完成了“保膝手術”,讓他恢復了正常的行走。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非常容易退變和勞損。當膝關節退變和勞損加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走路疼痛、活動困難等。膝關節炎的治療并不簡單,需要根據患者個體化情形給予不同的干預方案。
佟磊主任說,劉先生的情況相對就較為復雜,一方面,劉先生的膝關節部位磨損嚴重,半月板受損明顯,對于這個情況,應對相對較為簡單。作為資深的骨科醫生,佟磊主任說,這種情況通過關節鏡治療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復雜的情況是,由于膝關節炎的長期影響,劉先生膝蓋下端的脛骨長期被動受力,導致脛骨軟骨受傷,走路時不由自主向內側傾斜,長期惡性循環,導致膝蓋下端脛骨的情況愈發糟糕。
“如果膝蓋部位情況良好,人體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應該在一條線上,但劉先生的情形是膝關節嚴重內翻,也就是O型腿。歸根到底,是膝關節炎的問題”,佟磊主任說。

問題搞清楚了,關鍵是接下來如何治療?
佟磊主任解釋,對于膝關節炎患者來說,傳統上有兩種應對辦法,一種就是常說的保守治療,這種治療手段一般適合于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但因為軟骨的不可再生性,這些患者可能會逐漸因為年齡和病情的加重,不能不接受關節置換;第二種就是手術治療,一般適用于骨關節炎晚期的患者,目前主要是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患者接受了關節置換以后可以恢復行走和上下樓等日常活動。但如果患者并不是老人,或者說比較年輕,一般不建議過早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因為置換的關節也是有使用期的。在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關節置換年齡又偏年輕的這部分患者,骨科醫生的建議是,可以采用“保膝手術”。

佟磊主任介紹,所謂的“保膝手術”,專業上稱之為脛骨高位截骨術。脛骨高位截骨術通過糾正下肢力線,將力量分散到相對正常側的軟骨,減輕受累間室軟骨的壓力,從而改善膝關節生物力學環境和促進有效的血液循環,有利于受累間室的軟骨的修復,減輕疼痛,恢復膝關節正常活動。
“這種被業界廣泛認可的技術,在不必要置換關節的情況下,盡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自身的關節,以一種相對變通、科學有效的方式,讓患者恢復正常行走和活動功能。大量病例說明,這種方法對治療膝關節炎患者效果是很好的”,佟磊說,對于劉先生的治療就是采用了這種“保膝手術”。
由于是微創手術,手術過程中幾乎沒有出血,手術后次日劉先生即可下地行走。創口小,恢復快,關鍵是保住了自己的膝關節,劉先生對這個結果很欣慰。

關節外科主任助理兼運動醫學科主任助理,診療組長,中華醫學會第四屆運動醫療分會足踝工作委員會青年委員,亞太足踝外科醫師協會中國區委員,徐州市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1、關節運動系統損傷的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腘窩囊腫、韌帶損傷,肩關節疼痛、肩袖損傷,踝關節疼痛、軟骨損傷、韌帶損傷等的關節鏡微創治療)2、髖、膝關節疼痛、骨性關節炎的保膝、保髖治療3、髖、膝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