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賈先生下樓時不慎踏空,崴了左腳,導致腳部韌帶斷裂合并骨折。徐州仁慈醫院醫生借助踝關節鏡和骨科機器人為賈先生完成了手術。
據徐州仁慈醫院副院長石榮劍介紹,這也是仁慈醫院首次利用踝關節鏡和骨科機器人聯合施行的足踝關節韌帶撕裂合并骨折手術。
下樓踏空崴腳 致韌帶斷裂合并骨折
賈先生是在下樓的時候遭遇了這次事件。
一個臺階沒踏穩,賈先生崴了一下左腳。沒想到,這一崴,崴出了嚴重的后果:腫痛、淤青,難以下地。在家里休息一天后沒有緩解,賈先生遂來到徐州仁慈醫院足踝科治療。據介紹,徐州仁慈醫院2019年11月底引進江蘇省第二臺骨科手術機器人,已經成功開展120多例骨科機器人手術,涵蓋關節外科、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足踝科等多個科室,骨科機器人的“透視眼”“穩定手”一舉解決了骨科手術的三大難題:視野差、精準難、不穩定,顯著提升了骨科手術效果,使骨科手術更精準、更微創、患者更快康復。
徐州仁慈醫院足踝科二病區副主任徐明亮給賈先生做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賈先生左距骨骨折,三角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損傷,需要做韌帶修復和骨折復位手術。
徐明亮主任介紹說:“患者受傷的這個部位比較特殊,如果按照正常的治療方法需要切開手術,損傷比較大,后期距骨壞死的幾率會比較高。”
徐主任和副院長、足踝科大科主任石榮劍主任醫師討論后,決定采取微創手術,進行踝關節鏡下韌帶修復;同時,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定位導航下,進行距骨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這樣固定效果更好、損傷更小。
利用踝關節鏡和骨科機器人施行手術
完善相關檢查后,石榮劍、徐明亮手術團隊為賈先生進行了關節鏡下韌帶修復術和機器人輔助下骨折固定術。
手術過程中,醫生首先利用踝關節鏡探查距腓前韌帶斷裂,用可吸收帶線錨釘修復;鏡下探查復位保證距骨關節面平整;由骨科機器人定位,精準地閉合平行打入兩枚空心螺釘,骨折固定精準穩定。整臺手術完成時間不到兩小時,手術時間縮短,手術微創性和精準性卻大大提高。機器人為螺釘的置入提供精準的空間定位和穩定的路徑,由于置入精度高,誤差在0.8mm以下,在距骨形狀復雜、螺釘通道狹長的情況下,準確實現了預定的內固定方案。
徐明亮主任表示,相對于傳統的手術方式來說,這種手術方式實現了精準、微創治療。傳統的雙側大切口雖然有利于充分顯露復位骨折,直視下置入螺釘,但會加重距骨血供破壞,術后易出現骨不愈合、距骨壞死等并發癥;而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可以實現體外精確定位不需要直視下置入螺釘,切口明顯變小,減少了損傷,大大地減少了并發癥。
徐明亮主任介紹說,踝關節解剖結構復雜,疾病多種多樣。踝關節鏡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踝關節疾病和創傷的微創治療技術,通過兩個0.5cm切口,將鏡子伸到踝關節一個切口內,等于把術者的眼睛延伸到了患者體內;另外一個切口伸入特制器械來進行操作,大大減少了開放手術帶來的創傷和并發癥。隨著器械的發展和人們對疾病的深入認識,踝關節鏡的適應癥越來越廣泛。這次針對賈先生施行的手術,是仁慈醫院首次利用踝關節鏡和骨科機器人聯合施行的足踝關節韌帶撕裂合并骨折手術。
徐報融媒記者 周愛田 通訊員 王竹玉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