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來醫院的時候,他因為劇烈的疼痛只能躺在擔架上。手術后一周,他能夠自己步行著走出病房。
對于28歲的劉先生來說,關節置換手術讓他成功地恢復了絕大多數的正常生活。
徐礦總醫院關節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建強副教授說,關節置換作為一項成功的技術,在骨科主要是在關節外科已經成功運用多年,惠及眾多患者。
關節置換,讓他恢復行走
劉先生來到徐礦總醫院的時候,是躺在擔架上被家人送來的。劇烈的疼痛,讓劉先生的右腿根本無法動彈。
據劉先生的家人說,劉先生患有強直脊柱炎,此前一直用藥物控制。但最近一年以來,劉先生的右腿疼痛開始加劇。大腿根部的疼痛,讓劉先生的右腿伸不直,彎不下。即使是睡覺時間,劉先生也只能用墊子墊在右腿下面,否則根本無法睡眠。
王建強主任接診以后,結合劉先生的具體情況,給劉先生安排了相關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劉先生的右腿髖關節部位,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股骨頭壞死。
“由于自體免疫的原因,劉先生的股骨頭出現了嚴重的無菌性壞死,導致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變形,以及髖關節的骨關節炎表現,出現了髖關節的部分融合,導致活動明顯受限,影響正常生活。股骨頭壞死的嚴重后果不僅是讓患者活動受限,尤其讓患者感覺痛苦的是劇烈的疼痛。這種劇烈的疼痛一般發于是髖關節、大腿近側,可放射至膝部”,王建強主任解釋說,劉先生的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股骨頭關節窩里的軟骨已經被磨損沒了,關節間隙也基本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關節置換術成為治療的首選。
王建強主任介紹說,作為關節外科的一種成熟技術,所謂的關節置換是用人工假體代替疼痛且喪失關節功能的關節的一種醫學治療方法。制作人工關節的材料要求強度高、耐磨損、耐腐蝕、生物相容性好、無毒性。常用合金、碳素、微晶陶瓷及高分子聚乙烯等。設計上要求仿生體形狀并合乎生物力學。
在徐礦總醫院關節外科,劉先生接受了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很成功。手術后三天,劉先生開始下床。手術后一周,劉先生順利出院。讓劉先生及家人都倍感欣慰的是,出院的時候,劉先生可以自己走出病房了。
看到又一位患者通過關節置換恢復行走,王建強主任也很欣慰。作為我市資深的關節外科專家,王建強主任在關節外科團隊已經成功開展了多例關節置換手術。通過關節置換,不少此前連行走都倍覺困難的患者,恢復了正常工作和生活。
骨關節炎患者增多,尤其以老年人多見
王建強主任曾經對科室完成的關節置換手術進行了一次統計。統計結果顯示,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大多數是骨關節炎患者,這其中,老年人居多,運動過度的居多,體重超重者居多。
骨關節炎,又稱為肥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病、退化性關節炎等,是由于關節退行性病變,以致關節軟骨被破壞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也就是說骨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一種退行性疾病。
“骨關節炎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年齡是導致骨關節炎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老年人的骨關節開始出現退行性病變,出現了骨關節炎”,王建強主任說,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人群中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病率接近百分之十,60歲以上者則超過七成。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殘疾最主要的原因。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蹣跚族”。很多老年人認為“腿腳不利索”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正常現象,但實際上,骨關節炎才是導致大批“蹣跚族”出現的罪魁禍首。
其次,運動不適度導致的骨關節炎患者的增多,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老年人,也不乏中青年人,由于運動不適度,比如過分追求鍛煉強度,導致了骨關節炎。
“我們接診的患者中,既有因為每天高強度的快步走導致骨關節受損的,也有因為追求過度的力量練習導致骨關節受損的。堅持鍛煉是好事,但一定要適度,要結合個人具體情況開展鍛煉。所謂過猶不及”,王建強主任說,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是誘發骨關節炎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于持重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
此外,體重超重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超過體重偏瘦人群。王建強主任提示說,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提示:骨關節炎不要等到嚴重才干預
骨關節炎患者數量之多令人驚訝。一旦患上骨關節炎,往往會給當事人帶來諸多困擾,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質量。這也引起了眾多骨科專家的高度關注。
王建強主任介紹說,目前業界對于骨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正在持續推進之中,關節置換是解決嚴重骨關節炎的有效路徑,但專家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骨關節炎患者在早期就能知曉更多相關信息,提前予以干預,降低高危因素。
“目前業界基本形成一致的觀點是,把骨關節炎予以分期干預。從最輕微的表現到嚴重的情形,骨關節炎可以分為四期,每一期有每一期的具體應對策略。我們希望,對于老年人來說,出現關節疼痛等不適時,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不要等到了情形嚴重時才予以干預”,王建強主任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