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如果你看過英劇《唐頓莊園》,對“子癇”這個醫學名詞可能不陌生。劇中的三小姐西珀爾產下一女后,因為子癇發作來不及搶救最終去世。
即便是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子癇對孕產婦的健康影響依然巨大,在孕產婦死亡因素中,子癇排在第三位。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并提前進行干預,可以大大降低子癇發生的風險。
懷孕是每個女性一生中的大事,如何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每個家庭所關心的話題。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張曙萱說,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和子癇前期都要引起重視。
產婦血小板減少 醫生使用“絕招”助寶寶順利誕生
“分娩順利,母嬰平安!”2018年12月初,王女士在徐州市第一醫院產科、血液科、麻醉科合力幫助之下,剖宮產一足月女嬰。
王女士今年25歲,是一位初產婦,在得知懷上了寶寶以后一直很高興,孕期產檢也很謹慎。2018年11月21日,在孕6個月時,陳女士開始出現反復牙齦、皮膚出血,檢查血小板數目僅為正常值的五十分之一,產前評估風險為紅色。
其實,早在4年前,王女士在無明顯誘因下就出現牙齦出血,并感到乏力。那時她沒有重視,未做特殊治療。后來,她的牙齦出血逐漸加重,出現眼周圍皮膚紫點,雙腿出現大面積瘀斑,檢查發現血小板重度減少,予以IL-11、中藥治療好轉后出院。患者4年來時有皮膚瘀斑瘀點,病情反復,多次復查血小板數目異常。
2018年11月初,王女士皮膚瘀斑瘀點加重,同時鼻出血,難以止住,前往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血液科張魯勤查血常規后,以“血小板減少癥”在血液科治療,期間與產科密切聯系,共同制定治療方案及終止妊娠的時機。于12月初孕足月轉入產科終止妊娠。
“該名孕婦重度血小板減少、貧血、凝血功能異常,因此,產后出血的風險極大,新生兒屬于高危新生兒,也存在一定風險。”產科主任張曙萱說。為了給孕婦及胎兒健康保駕護航,張曙萱立刻組織血液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會診,對該孕婦的分娩方案進行充分評估,制定完善的診療計劃后,于11:20在全麻狀態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娩一女嬰,體重6.5斤,情況良好,聽到新生兒響亮的哭聲,王女士露出了欣慰的笑顏。‘’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 準媽媽應予以重視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患者并不少見。”張曙萱稱:“血小板減少——因血小板的質和量發生異常而引起的,以出血和貧血為特點的疾病。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約為7%—10%,與妊娠相關病因約90%,如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與妊娠無關病因,不足10% 。原因很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妊娠合并再生障礙性貧血、藥源性血小板減少、血友病、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等。患者的處理需要兼顧孕婦和胎兒,防范產后出血的發生,張曙萱建議,孕媽需要重視產檢,妊娠期發現血小板減少者,一定要進行風險評估,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定期產檢及治療。
一院產科助子癇前期高危孕婦順利分娩
1月18日上午11:13,徐州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手術室,傳出嬰兒的哭聲,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備感欣慰。一位危重媽媽誕下了一名男寶寶。
這位38歲的李女士因妊娠高血壓,出現了妊娠高血壓、嚴重水腫與蛋白尿情況,十天前孕30+周病情開始加重,經診斷為重度子癇前期(早發型)。
“估計當時孩子才兩斤多,一方面要控制媽媽的病情,一方面要留給孩子時間再長大一些。”張曙萱說,“許多原本冒著風險,甚至不適合妊娠的女性要擁有孩子,是對我們的挑戰。”所幸在各個學科的配合下,進行評估和監測,采用解痙、降壓、促胎肺成熟等方法,這名媽媽避免了多臟器衰竭的危險,孩子最終在1月18日出生,母子平安。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母嬰健康的妊娠并發癥,發病率2%~7%。子癇前期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疾病,以高血壓和蛋白尿為臨床特征,對母親來說,可引起全身多臟器損傷,如顱內出血、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對胎兒來說,易導致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嚴重時可致胎死宮內,如果出現胎盤早剝,會危及母兒生命。”張主任說。
子癇前期對孕婦和胎兒危害大
子癇前期,作為一種嚴重的妊娠期特發疾病,被大家稱為產科的“奪命魔咒”,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
張主任介紹,子癇前期是指孕婦妊娠20周以后,出現血壓升高和蛋白尿,同時可能出現頭痛、眼花、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子癇前期如果沒有得到對癥治療,隨著孕周增長,會發生更為嚴重的“子癇”,引起抽搐或昏迷,甚至危及孕婦及腹中胎兒的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孕婦曾發生過子癇前期,那么再次懷孕后,仍然有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后來詳細詢問病史發現,原來李女士曾經有過四次懷孕史,只有一次胎兒得以保住。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常見癥狀之一,是妊娠期特發疾病,可影響機體各個器官,發病率約占全部妊娠的5%-10%。
張主任說,子癇前期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基本的病理生理變化是子癇前期孕婦全身小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受損。
“子癇前期不僅危及母兒安全,對產科醫生來說,也是一件棘手事情。孕婦會因此出現多臟器和系統損害,胎兒會因胎盤血供受影響,出現生長受限,甚至宮內窘迫等情況,醫生需要全面評估孕婦狀況,控制病情、在保障母兒安全的前提下延長孕周、適時終止妊娠。”
張主任說,從優生優育的角度出發,備孕前夫妻需到醫院做備孕前體檢,確定懷孕后一定要規范產檢,對一些高危孕產婦更要重視產檢,早期評估子癇風險,做好孕期監測及管理,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子癇前期關鍵在早發現、早預防
張主任說,孕產婦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在5%到10%,但是對于那些年齡大于35歲的高齡孕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有類風濕免疫相關疾病的孕婦來說,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最高可達30%左右。高危孕婦如果能在孕早期發現子癇前期的發生風險,就可以采取干預措施。
孕婦在懷孕11~14周可以做子癇前期的篩查檢測,如果評估結果是高風險,則建議整個孕期應在產科專家的嚴密監護下,進行孕期管理,部分孕婦可以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性治療,降低將來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