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40歲的劉女士,因工作需要,需長期使用電腦。去年起,她常覺得右手手腕不舒服,近幾個月來,手指的關節僵硬,后來越發疼得厲害,而且手指也有些發麻。劉女士慌了神,趕忙到徐州市中心醫院手足顯微外科就診。被告之是“鼠標手”,矯正手術后現恢復良好。
“鼠標手”是啥
市中心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任王愛國表示:“腕管是腕關節掌側的一個狹窄管道,中間走形肌腱、神經等。其中包括正中神經,控制拇指、食指、中指的運動和感覺。當腕管狹窄便會壓迫神經產生手掌麻木、無力、疼痛,這便是所謂的腕管綜合征,即‘鼠標手’。每天長時間地使用電腦和手機,反復在鍵盤上敲打和頻繁點擊鼠標,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活動,容易導致‘鼠標手’。”
腕管綜合征有哪些癥狀?
腕管綜合征由多種因素致病,大多患者是因手部,腕部的過度勞累所致。以橈側3-4個手指(即拇指、示指、中指、無名指)麻木、疼痛為主,夜間或清晨較明顯,動作不靈活。
疼痛:腕管綜合征起病較慢,起初僅表現為夜間偶爾疼痛和晨起疼痛,就像小針扎一樣,白天很少感覺到疼痛,除了抓握物體(如書本、手機等),活動一下手指便可明顯緩解。
無力:腕管綜合征進展會出現拇指、食指、中指的肌力減弱,握拳和抓物體受限,偶爾會出現握著的東西突然掉落的情況,使用筷子、系扣子等動作變得笨拙。
感覺障礙:手掌會有麻木的感覺,有人會感覺到手指腫脹,而實際上并沒有,還會出現手部冷熱交替的感覺。
哪些人容易得腕管綜合征?
因為腕管狹窄,任何肌腱炎癥、腫脹都會造成正中神經受壓,從而出現疼痛等癥狀。女性的患病率為男性的三倍。常見危險因素如下:
糖尿病、痛風、甲減、類風濕關節炎;
懷孕(孕激素水平升高、體內液體潴留);
腕關節受傷;
腕關節頻繁、高強度活動;
腕管綜合征的診斷及治療
醫生為做出診斷,會做一系列的檢查,如Tinel征(叩擊受傷神經,出現支配區麻木疼痛為陽性)、Phalen試驗/屈腕試驗(被動屈腕,1分鐘內正中神經支配區麻痛為陽性)。
王愛國主任表示,如果任由病情發展,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出現大魚際肌萎縮,感覺肌力的不可逆性減退。
腕管綜合征的治療,首先應治療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痛風等;
手、腕充分休息很重要,有時需要佩戴護腕以減少活動,夜間佩戴可防止睡覺過程中腕關節屈曲,加重癥狀;
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疼痛;
冰敷;
若癥狀持續不緩解,可局部注射局麻藥和少量激素消除疼痛及炎癥;
手術,切開腕管解除正中神經壓迫,術后早期可能會出現腫脹和僵硬,抬高手臂、活動手指可緩解。目前我院手足顯微外科已經開展微創小切口治療腕管綜合征,效果顯著。
防治“鼠標手”需做到如下5點:
1、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應將鍵盤放在身體正前方中央位置,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于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于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以持平高度靠近鍵盤或使用鼠標,可以預防腕管受到傷害。
2、工作時,注意肘部工作角度應大于90°,以避免肘內正中神經受壓。前臂和肘部應盡量貼近身體并盡可能放松。使用鼠標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另外,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鼠標,有助力的分散。
3、平時應養成良好的坐姿,不論工作或休息,都應該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勢,盡量保持工作環境舒適,使腕關節不要過分用力。伏案工作者應把椅子調整到最舒適的高度,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優質背墊,坐下時雙腳正好能平放在地面或腳墊。
4、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每工作1小時,可緩慢彎曲手腕10秒鐘。也可工作1小時,中間休息一下,做10秒鐘的握拳活動。每隔1小時,站起來休息一下,甩甩手,按摩一會兒手指,做一做握拳和放松動作,使手部的各關節都能得到放松。
5、“鼠標手”早期癥狀比較輕,只在使用鼠標時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感發麻,這時需要休息。必要時可用木板等將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過讓受壓的神經放松,改善血液循環來改善癥狀。
附:腕部的正確工作姿勢
推薦專家
王愛國 徐州市中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學歷
簡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專業委員會委員、SICOT中國部足踝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副組長、徐州市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學組組長。《中華骨科雜志》、《足踝外科電子雜志》審稿專家。
專長:擅長手及足的創傷修復、再植與再造、畸形矯正、功能重建,四肢肢體離斷再植及功能重建、皮膚及骨關節缺損的顯微外科修復,骨感染、骨壞死、骨外露的顯微外科治療,臂叢神經功能重建,四肢神經血管疾病及診治,腕關節鏡,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治療等。尤其在皮瓣、骨(關節)皮瓣移植及組合式指再造等方面首創多種術式。首次提出并應用撕脫離斷血管進行斷肢(指)再植并獲得成功,填補了此領域的空白。獨特設計的肌皮型分葉股前外側皮瓣、組合式復合組織瓣移植、部分開放式組織瓣移植術明顯減少手術次數,縮短治療時間。臨床診治大量病人,使許多面臨截肢肢體得以保留并后的滿意功能,在復雜疑難病例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具有獨到個人手術風格。近三年來發表SCI及中華論文10余篇,核心期刊論文7篇,指導江蘇省青年醫學人才一項、徐州市拔尖人才一項,獲得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3項、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7項,徐州市科技進步獎一項,省、市級課題各一項。舉辦國家、省、市級足踝外科學術會議4次。多次受邀在國內外足踝外科學術會議做大會主持和發言。2018年將繼續實施科室中長期發展規劃,繼續完善臨床-康復一體化治療體系,構建科室特色技術治療體系,發展高精尖及微創技術,更好的為廣大患者服務。
咨詢聯系電話:18952175900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全天
本文作者
馮仕明 主治醫師江蘇 省青年醫學人才 徐州市拔尖人才
經歷:畢業于華北理工大學骨科醫院手、足踝、顯微外科專業。現為江蘇省青年醫學人才,徐州市雙百高層次人才,徐州市拔尖人才,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委員會青年委員,美國足踝外科協會國際會員,徐州市醫學會手外科學組委員。足踝部疾病的關節鏡微創治療獲江蘇省衛生廳資助,為省內唯一。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課題5項。獲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3項,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7項,獲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發表國外SCI論文14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8篇。獲全國衛生系統、徐州市優秀論文4項。多次受邀在世界骨科大會、世界足踝大會、中華醫學會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年會做大會發言。目前為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Global Open、Journal of Hand Surgery、《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等國內外10余種雜志編委或審稿專家。
專長:手、足踝外科疾病的關節鏡下診治;足部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馬蹄內翻足等足部畸形的手術矯正;跟腱炎、跟腱斷裂、跖腱膜炎、踝關節扭傷、踝關節不穩、距下關節不穩等足踝部運動損傷的治療;斷肢(指)再植、手指各類再造手術;四肢骨折的微創治療;各種皮瓣、肌皮瓣、骨膜瓣,及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的顯微外科修復;Ilizarov技術進行骨延長治療骨缺損及矯正兒童足踝部畸形。
咨詢聯系電話:18112007527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