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小兒發燒咳嗽也許是秋季腹瀉,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提醒:近期小兒秋季腹瀉呈現小流行趨勢。
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故稱之為“秋季腹瀉”。雖然已經到了天氣寒冷的冬季,但是最近幾天在兒科門診中,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仍然較高。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丁玉紅主任表示,近期秋季腹瀉又呈現一個小流行,因為腹瀉來的小病號在她的門診中已經占到了一半左右。
孩子發燒,媽媽以為是上呼吸道感染
昨天,一位媽媽抱著8個月的寶寶來看病,她告訴醫生,孩子從前天開始發燒,她以為是天氣降溫感冒了,給孩子吃了感冒藥,可是不管用,孩子后來又出現嚴重嘔吐的情況,吃的東西都吐出來了,晚上拉了一次,也不多,今天就特別沒有精神,而且哭的時候沒有眼淚。
一邊聽這位媽媽講述病程,一邊給孩子檢查的丁主任認為,這個孩子很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秋季腹瀉”,目前已經出現脫水的情況。她建議盡快給孩子補水,否則將會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經過化驗檢查后確診這個孩子確實是輪狀病毒感染,除了補水還需要做相應的抗病毒治療。
丁主任說,很多孩子感染輪狀病毒后首先是發燒嘔吐,第一天腹瀉的情況并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上呼吸道感染,以至于延誤病情。孩子發燒嘔吐,吃不進東西很容易就會脫水。“另外,孩子哭起來沒有眼淚也是醫生判斷孩子脫水的一個表現。”
“秋季腹瀉”近期高發,家長要注意
丁主任說:“輪狀病毒是嬰幼兒急性腹瀉病主要的病毒性病原。無論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幾乎每個5歲以下兒童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過去由于人們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限制,小兒因脫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的情況并不少見。現在由于兒童營養狀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該病的死亡率已明顯下降,但是發病率仍然較高。”
丁主任說,感染輪狀病毒后,患兒往往起病急,嘔吐、腹瀉、發熱、脫水是其主要癥狀。患兒有的最初表現為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癥狀,早期嘔吐先于腹瀉,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和奶汁,嘔吐持續2—3天,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乳白色樣,偶有黏液,無膿血,多無特殊腥臭味。絕大多數病例有發熱,由于患兒頻繁腹瀉與嘔吐,進食又少,容易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出現精神委靡、嗜睡、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小兒秋季腹瀉的治療和護理
腹瀉患兒在家庭中的治療及護理也非常重要。病情較輕者,經積極治療,腹瀉在一周左右可治愈。丁玉紅主任建議家長可以采用口服止瀉湯、微生態制劑等方法進行治療,但如果孩子已經發生了輕-中度脫水,就需要及時補充液體,可使用口服補液鹽,也可以自己動手做,米湯加鹽和糖,或者糖鹽水,都可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但配制的比例不好掌握,如果糖過多,腹瀉可能加重;鹽太多,對小孩有害。而且如果孩子嘔吐嚴重,可能會出現補不進的情況,這就需要迅速送孩子到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腹瀉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神志、精神狀態、面容、四肢溫度、脈搏等變化,注意有無脫水現象及脫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觀察孩子的大小便次數、量及性狀,并認真做好記錄。保留一些新鮮大便及時送醫院化驗,最好隔一兩天化驗一次,這樣會更準確,為疾病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腹瀉患兒的飲食調理非常重要,一般醫生會提倡從稀到濃、少食多餐的方法。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適當增加喂奶次數;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2—3天,還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為脫脂奶,以后逐漸增至全奶;吃配方奶粉腹瀉的孩子,可購買專門在腹瀉期間食用的配方奶粉。六個月以上的孩子可選用米湯、稀飯、爛面條、牛奶、藕粉、菜汁、果汁、雞蛋湯等含人體所需的大量電解質的流質飲食,易于消化吸收。待病情得到控制,開始恢復正常進食時要注意先從流質至半流質,再到軟飯的逐漸過渡。
如何預防秋季腹瀉
丁主任說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常在秋季流行,所以被稱為“秋季腹瀉”。它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途徑傳播或流行,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源來自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病毒者。急性期患兒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6月齡至3歲的小兒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以6—11月齡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所以,家長應該盡量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等人多的地方去,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空氣流通,以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同時做好隔離消毒,患兒用過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圖書等)都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這樣可以阻止傳染。家長護理病兒前后都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