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為了確認當天的作業, 他得聯系好幾個同學詢問,徐州心理專家:這是強迫癥的表現。
正讀初三的小明(化名)最近很煩。他總是忘記當天老師布置的作業。為了確認當天的作業,他在向老師詢問以后,還不得不電話聯系多名同學,得到確認后依然不能放心,以致整晚都不能安心學習。
在心理門診,小明被診斷為強迫癥。
徐州心理學專家趙后鋒提示,青少年出現強迫癥的已不鮮見。分析原因,多與家庭教育過于嚴格、刻板和自身追求完美無缺的生活模式有著重大關系。
為了確認作業,多次向同學求證
小明是在媽媽的陪同下到東方人民醫院心理門診求助的。
根據小明媽媽的介紹,小明在今年暑假以后,開始頻繁出現“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的情形,且“健忘癥”似乎愈演愈烈。對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小明一回到家就想不起來了。他在向老師詢問以后,還不得不一次次撥打同學手機,詢問數名同學進行確認。得到確認后,小明仍不放心,以致整晚都不能安心學習,并出現夜間多夢,白天亦感學習效率下降,焦慮情緒日趨加重。
交流中,趙后鋒主任進一步了解到更多信息。據介紹,小明在剛入初一的時候,曾經擔任過班長,那段時間,班主任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小明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中;今年暑假開學進入初三后中考氣氛濃厚,競爭空前激烈;加之他的父母期望他一定要考入重點高中,小明更感壓力巨大。
經過檢查,趙后鋒主任確診小明患有強迫癥(強迫性懷疑),性格中的完美主義與緊張是造成小明“強迫癥”的兩大原因。
注意:青少年強迫癥還不少
新近公布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強迫癥”患者近4000萬人,其中青少年患者600萬,“強迫癥”的終生患病率為3%,這一比例僅次于抑郁癥,而遠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絕大多數的“強迫癥”首次發病在青少年時期(12~20歲)。在青少年中間,不同程度的“強迫癥”的發病率高達10%,而患有這種病癥的青少年大都是處在學習重壓下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班的學生。
趙后鋒主任介紹說,緊張、性格中的完美主義,以及當前的教育環境,家教中的求全責備、望子成龍心態,共同成為“強迫癥”的無形推手,目前的教育環境、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以及社會評價機制的錯位,對眼下“強迫癥”的高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專家提示說,“強迫癥”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青少年“強迫癥”患者無一例外與家庭教育過于嚴格、刻板和自身追求完美無缺的生活模式有著重大關系。青少年預防“強迫癥”也應當雙管齊下:一是家庭努力營造寬松的氛圍,二是及早發現、糾正可能引發孩子“強迫癥”的不良習慣。
認真細致的習慣固然好,但不可過分和極端
如何減少青少年強迫癥的發病率?趙后鋒主任表示,對家長而言,與孩子溝通時,最好能站在與孩子平等的立場上,少指責孩子,多挖掘、放大孩子的優點,多鼓勵、接納他們,避免思維和行為偏激。許多家長要求孩子從小養成認真細致的生活習慣,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切記:千萬不要過分和極端。
對青少年來說,預防強迫性格缺陷的形成,防治強迫癥可達事半功倍。
首先,不要過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問自己:我做得好嗎?這樣做到底行不行?別人又會怎么看我?
其次,學會順其自然。強迫癥的一大特點是喜歡琢磨,一個芝麻大的事情常常會想出天大的事來。因此青少年在思考問題時,要學會接納他人,不要鉆牛角尖,要明白:適應環境遠比改變環境重要。
第三,學會享受過程,不過分看重結果。做事情都抱著一種欣賞、感受和體驗快樂的心態。牢記一條生活準則:凡事只許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復和不放心。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