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百姓注射疫苗現場

1932年7月5日成立的防疫委員會成員的合影

衛生署總務司長金寶善的題詞

時任中央衛生署署長劉瑞恒的題詞
1900年,美籍女傳教士葛璧璽在徐州創辦了“坤維女醫院”,之后的1904年,美籍傳教士慕庚揚又在徐州創辦了“博濟(男)醫院”,1906年,“博濟(男)醫院”更名為“基督(男)醫院”。這兩家醫院在徐州是漸漸的名氣大揚,直到1945年,兩家醫院合并為徐州基督醫院,也就是現在的徐醫附院。
1932年夏,徐州暴發了嚴重的霍亂疫情,除城區外,周邊的柳泉、雙溝、桃山、八義集乃至蕭縣、宿遷縣等地也都有疫情傳來。面對嚴重的疫情,以省立民眾教育館館長、徐州人趙光濤為首的一批有識之士,立即動員各方力量,展開了一場圍殲霍亂疫情的總體戰。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努力,不僅挽救了一批患者的寶貴生命,而且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漫延,受到上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在這場圍殲霍亂疫情的戰役中,徐州基督教會所屬的“基督”、“坤維”兩家醫院始終走在前、挑重擔,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其突出表現可以概括為“四多”:
一曰參與組織和領導工作的人員多。剛進入7月,駐徐陸軍醫院就發現了第一例霍亂病人,趙光濤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如他自己所說:“徐州是一個交通重鎮,又是首都的門戶,防治工作搞好了,不僅可以保護市民的健康,還可以為蘇皖豫魯四省及首都安全提供保障。”為此,他便與在徐的黨政軍警機關以及教商醫等各界人士聯絡,于7月5日晚在徐州基督教會牧師安士東先生家里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有銅山縣黨部、銅山縣政府、省立徐州民眾教育館、銅山縣公安局、銅山救濟院、基督教堂、坤維醫院、基督醫院、葆初醫院、銅山第一區區政府、陸軍醫院、紅十字會、二陽醫院、協和醫院、學林醫院、鎮立醫院、保和醫院、瀛伯醫院、華洋大藥房等19個單位參加的徐州防疫委員會,負責組織和領導這項工作。防疫委員會共有委員23人,“基督”和“坤維”兩家醫院就占7人,9名常務委員中也有3人來自這兩家醫院,這表明防疫委員會三分之一的成員是“基督”、“坤維”兩醫院派出的,是所有成員單位中人數最多的。防疫委員會共召開9次會議,討論和解決防疫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在討論和決定這些重大問題時,“基督”、“坤維”兩醫院的委員們憑借自己的學識、技術和實踐經驗,常常會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對做好防疫工作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曰投入的醫療資源多,“基督”、“坤維”兩醫院被防疫委員會指定為防疫醫院,并明確要求“基督”醫院為男部,“坤維”醫院為女部,男女兩部均配備正副主任各1人,所需醫士、護士亦在兩醫院中聘任,男女兩部收留病人各以500人為限。根據上述要求,兩醫院不僅選擇精兵強將投入防疫工作,而且還騰出病房,提供醫療設備,以滿足防疫工作的需要。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兩醫院又在和平街設立兩個臨時注射所,日夜加班為群眾注射疫苗。與此同時,兩醫院還號召一切有醫技的基督徒,從人道主義出發,自覺投身到義務防治工作中去。當時年僅26歲的基督徒范存德,剛從南通醫學院畢業回到徐州度假,便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注射疫苗的緊張工作中去。由于他注射技術高,服務態度好,所以到他注射臺來的人越來越多,以致他不得不日夜連軸轉,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
三曰承擔的防疫和治療費用多。防疫工作一開始,就面臨資金和藥物方面的困難。為此,“基督”和“坤維”兩醫院首先拿出50元,接著省立民眾教育館和葆初醫院又分別拿出30元和10元,這才將防疫工作啟動起來。后來,經多方集資,方使防疫工作得以延續下去。隨著疫情的發展,貧民患者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集中統一防治,防疫委員會決定在“基督”、“坤維”兩醫院設立專門救治貧民患者的防疫醫院。城區各醫院凡見有貧民患者,醫師即可開據證明,將患者轉至貧民防疫醫院免費治療,費用由“基督”、“坤維”兩醫院墊支,最終按半價與防疫委員會結賬,也就是說兩家醫院要貼補一半的醫藥費用。此外,兩家醫院花錢印制的宣傳材料以及配制急救藥水所需用的藥品等,也都一律作為捐贈品,無償奉獻。
四曰注射疫苗和救治的病人多。在整個防疫工作中,“基督”、“坤維”兩醫院始終承擔首注射中心和救治中心的繁重任務。為了做到防疫工作全覆蓋,無死角,兩醫院還在防疫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對那些迷信巫婆神漢,不愿到醫院接受防治的群眾,登門做說服教育工作,促其改變觀念。二是對流動商販加強跟蹤檢查,發現疫情即到就近醫院治療。三是對監獄里的500多名犯人,一個不漏地注射疫苗。四是對暑期后開學的學生,由學校負責一律注射疫苗。五是對銅山縣一些區鄉及蕭縣防疫委員會前來求援疫苗的請求,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共接濟疫苗257瓶。由于態度認真,工作細致,方法得當,所以由“基督”、“坤維”兩醫院為主承擔的防疫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兩家醫院僅為貧民注射疫苗就達6266人次,占全市全部注射疫苗人數的25%,救治貧民病人273人,比其他各醫院救治人數的總和還多71人。作為直接領導這次防疫工作的趙光濤深有感觸地說:“可感念的是忙得汗珠兒直流的男女大夫。”又說:“馬法典及安士東在防疫工作上拼了許多氣力。”
統計數據顯示,從1932年7月26日至8月23日,徐州城區及其周邊地區霍亂死亡病例共56人。這種疫情如此重大而死亡人數如此之少的情況,在徐州的霍亂疫情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感嘆說:“此次徐州集合黨政軍警教商醫各界的力量,群策群力,共襄盛舉,雖不敢說勝造幾百幾千級浮屠,但是不能不令人佩服合作團結精神的偉大!”時任中央衛生署署長的劉瑞恒亦題辭曰:“此次徐州辦理防疫,井井有條,甚著成績。”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