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神經內科接診的主要疾病之一,腦卒中具有典型的三高特點: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
有統計數據表明,大約有70%-80%的卒中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認知功能障礙、言語不清,甚至勞動力喪失,因為殘疾而不能正常生活;根據前幾年的數據,因為腦卒中而死亡的每年就已經有一百多萬人,一年之內腦卒中的復發率是27%,五年之內有33%的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復發。
為此,對于腦卒中的防治就顯得尤為重要。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徐海清提示說,對于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些是可干預、可控制的,定期篩查則可以起到提前預警、及時干預的重要作用。
風險評估重點關注8項內容
對于腦卒中的篩查是防治腦卒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發生過中風的患者,篩查病人危險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徐海清介紹說,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非常復雜,可分為可干預和不可干預兩類。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心房顫動、其它心臟疾病、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不合理飲食和營養過剩、飲酒過量、缺乏體力活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絕經后激素治療、口服避孕藥、肥胖等;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低出生體重、種族、遺傳因素(家族史等)。
徐海清建議說,下列人群,是腦卒中篩查的重點人群:既往有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病史者或者40歲以上腦卒中風險評估3分的高危人群。
據介紹,腦卒中風險評估包括以下8項:1.高血壓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壓藥;2.房顫和心瓣膜病;3.吸煙;4.血脂異常或未知;5.糖尿病;6.很少進行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標準時每周3次、每次30min、持續時間超過年。從事農業體力勞動可視為有體育活動);7.明顯超重或肥胖(BMI26kg/m2);8.有卒中家族史。
腦卒中篩查如何查,包括以下方法
徐海清介紹說,科學規范的腦卒中篩查方法與步驟,應包括以下幾點:
1. 醫師接診,重點詢問有無腦卒中或TIA的癥狀,既往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病史、吸煙飲酒史、飲食生活習慣、家族性心腦血管病史等,測身高、體重、腹圍、雙上肢血壓、聽血管雜音及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等。
2.實驗室檢查:根據病史體征或既往有異常指標需進一步檢查者,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液生化、凝血四項、血液免疫檢查等。
3. 腦、頸血管超聲:腦、頸血管超聲是卒中篩查、隨訪的最基本、最便捷的無創性檢查,包括頸動脈超聲檢查及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4. 顱腦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腦血管造影(MRA):高度懷疑為腦血管病或血管超聲檢查提示有腦、頸血管病變時,為輔助診斷及進一步評估病變程度,可行CTA或MRA檢查。
發現危險因素后的干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關注預警信號
徐海清介紹說,患者在通過科學規范的篩查過程中,一旦發現了有上述危險因素,就需要積極進行健康指導,具體如下: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煙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戒煙的重要性及方法,有兩種方法:
通過向保健人員咨詢戒煙的方法,咨詢次數越多,時間越長,成功率越高,一般4-7次最為有效。
藥物戒煙,目前主要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控制體重
對體重超重者采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經常性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等措施減輕體重,可降低腦卒中發病的危險性。
體重指數(BMI)目標為18.5-24.0kg/m2,腰圍男性90
合理飲食
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進食谷類、牛奶、豆類和肉類等。
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限制紅肉的攝入量,減少飽和脂肪(<10%/d總熱量)和膽固醇(<300mg/d)的攝入量;限制食鹽攝入量(<6g/d)。
體育鍛煉
應采用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來降低卒中的危險性。
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育活動之前,應考慮進行心臟應激檢查,全方位考慮患者的運動限度,個體化制定運動方案;
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3次適度的體育鍛煉活動,平均每天活動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謝運動等)。
限制飲酒
不飲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飲酒的方法預防心腦血管病;
飲酒者應適度,不要酗酒,限每天白酒<50ml或葡萄酒<100ml或啤酒<300ml。
定期體檢
40歲以上的人群定期體檢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每年檢查一次為宜。可了解自己的心臟功能有無異常,特別是有無房顫或缺血性改變。同時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發生異常后即應積極治療。對于某些易患卒中的家族遺傳病,應及時接受咨詢,評估卒中風險。
重視腦卒中預警癥狀
突發的一側面部或肢體的麻木或無力;
突發的視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單側;
失語,說話或理解語言困難;
突發嚴重的原因不明的頭痛;
不明原因的頭暈,走路不穩或是突然跌倒,尤其是伴有上述任何一個癥狀的時候;
徐海清強調說,“以上癥狀的持續時間可能短到幾秒鐘。但不論時間長短,只要發生以上癥狀,就應及時就醫。”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