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樹摘梨摔傷頸椎 高位脫位情況危急
今年66歲的李師傅家住豐縣,上個月他爬到自己后院種的梨樹上摘梨子,一個沒踩穩,一下子從梨樹上摔了下來,頭部著地,巨大的沖擊力將頸2椎體前脫位。當時就讓他感到像過電一樣,眼前一黑,頭和脖子不敢活動。家人趕忙把受傷的李師傅送到當地的衛生院。醫生一看,發現李師傅因為跌落時傷到了頸椎,情況十分危險。因為技術、條件有限,當地醫務人員立即聯系了徐州市仁慈醫院,然后簡單地幫李師傅固定住頸椎,并囑咐李師傅家人,盡量不要挪動病人,以免二次傷害。
仁慈醫院骨科專家李慶恩主任接到消息后,親自帶隊連夜趕到現場,并親自給患者進行簡單的復位固定,由120急救車轉入仁慈醫院。
克服手術難關 成功挽救病患生命
由于患者傷及位置特殊,入院后先牽引復位脫位頸椎,全面檢查后具有手術指征,于傷后6天進行手術,對脫位的椎體進行復位固定。
真正的挑戰在手術室,據李主任介紹,李師傅傷及的位置和其他病人頸椎外傷問題不同在于,由于高位頸椎前方有血管、神經、頜下腺等重要組織,手術中一方面需要充分暴露工作區,進行復位和固定,但另一方面還要避免損傷相應的組織。因此高位頸椎前路手術在業界被認為是很危險和困難的。
李主任經過再三考慮,最終和網隊確定采用Mcafee切口,即通過頸前方斜橫下入路( Mcafee)方式處理頸2椎脫位問題。該手術最大特點是切口大,重要組織多,李主任表示,整個手術下來,工作區域僅有2平方厘米大小,比大拇手指甲大不了多少,要求精度高,稍不注意,就可能損傷周邊血管、神經組織及頜下腺。
“這周邊大血管有頸內動脈、甲狀腺上動脈、舌下動脈、頸內靜脈,神經組織有迷走神經、喉上神經、舌下神經,前方有氣管和食管,上方有頜下腺等等,哪個咱也惹不起,一且損傷病人術后就會出現相應并發癥的癥狀,如言語不清、進食困難、嗆咳,甚至食管氣管漏,一旦發生將是災難性后果。”李主任說道。
手術前,李主任和團隊演練多次,其中最怕在切口時傷及迷走神經,其最可怕后果是病患心臟停跳。他們采用的方法是給病人使用大量阿托品,降低病患迷走神經活躍性,一方面減少對心臟影響,一方面降低病患唾液分泌量,減少手術中病患窒息的概率。
經歷了生死1小時15分鐘,李主任成功完成手術,病人蘇醒后,被送回病房。3天后,李師傅下床活動,行走自如,沒有任何術后并發癥癥狀發生,病人及家屬非常滿意。
“李師傅非常幸運,他能恢復得這么好,受益于及時轉診及家屬對醫生的信任,爭取了手術時間。”李主任說,目前仁慈醫院收治的不少患者,本身都有頸椎病。頸椎椎間盤膨出、突出和脫出及椎管變得狹窄的病人,一旦受到傷害,摔倒后造成癱瘓的風險會高很多。如果本身又是椎管狹窄,發生的可能性會更高。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