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4月6日,徐醫附院東院正式運行,成為徐州東區的大型三甲綜合醫院。這所經歷過120年風雨的歷史名院,再次迎來新的輝煌。
從地圖上可以清晰看到,位于淮海西路上靠近老火車站的徐醫附院本院,和位于鯤鵬路上靠近徐州東站的徐醫附院東院,兩點一線,從西向東,勾勒出一條完美的醫療直線,輻射范圍均勻覆蓋整個淮海經濟區。
作為徐州市“三重一大”工程項目、“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徐醫附院東院的全面啟用,標志著位列全國百強醫院第75位、全國地市級醫院第4位的徐醫附院又邁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引領徐州市建設淮海經濟區醫療中心的道路上邁出了跨越性的步伐。
以腫瘤為特色,打造全省領先的腫瘤診療中心
徐醫附院東院的啟用,開啟了醫院新的發展征程。按照 “小綜合、大專科”的規劃發展思路,東院立足“區域醫療高地”這一高點定位,致力于打造成為“以腫瘤治療為特色”的大型綜合醫院。
2008年成立的徐醫附院腫瘤診療中心是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下轄腫瘤內科、腫瘤放射治療科、腫瘤外科、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科、腫瘤生物治療科、立體定向科、中西醫結合治療科、腫瘤生物治療實驗室,擁有7大腫瘤生物治療省級平臺項目,臨床技術項目覆蓋腫瘤治療的幾乎所有領域。
依托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高端實驗室和價值1500萬元的各類先進設備,這里云集了徐醫附院與腫瘤治療相關的多個科室的專家,開設了MDT多學科聯合會診中心,提供一站式系統診治、個性化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高效的腫瘤診療服務。
徐醫附院副院長金培生介紹,徐醫附院東院正在積極探索腫瘤治療的一體化診療模式。“過去的腫瘤治療模式比較單一,化療、放療都是分開的,但腫瘤治療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患者需要先放療、再手術,或化療過程中需要放療,這樣病人需要在不同科室間奔波。而我們現在將腫瘤治療的所有流程都集中在一起,并考慮在化療科中安排放療科醫生和疼痛科醫生、設置臨床藥師,形成高效便捷的一體化診療模式。”金培生說。
徐醫附院副院長、醫學影像科主任徐凱介紹,作為新投入使用的院區,東院的醫技科室采用的設備都是全新配置的。醫技科室的醫生都是影像科統一輪流安排值班,患者在這里就診檢查,享受到的是和徐醫附院相同的診療服務,但同時又省去了排長隊的麻煩。
此外,在徐醫附院東院影像科檢查的各種X光片、CT報告、核磁共振報告等檢查結果,都與本部聯網,實現共享。
以急診為亮點,建設一站式服務的獨立急診樓
早在去年5月,總建筑面積達12000平方米的東院急診中心就已正式啟用。
作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綜合性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江蘇省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徐醫附院東院急診中心擁有全套檢驗和治療設備,設立 110張病床,具有國內一流的應對和搶救突發事件能力。
徐醫附院急診科副主任、東院急診科主任花嶸介紹,東院急診中心與國際接軌,采取分區診療的方法,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分為“搶救區”“監護區”“普通診室”“急診病房”四個區域進行救治,在診療流程上由以前的“患者被推著四處做檢查”到現在的“醫生圍著患者轉”,實現了對急、危、重癥患者的一站式無中轉急救服務,有效節約了醫生搶救患者的寶貴時間。
此外,東院急診中心借助徐醫附院各科綜合實力強大的優勢,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多學科協作模式和一體化協同救治來完成各種急危重癥救治,成立創傷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等,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新的急診中心已成為淮海經濟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陣地”。
對于危急重癥患者,時間就是生命。徐醫附院東院在地理位置上緊靠高速路口和高鐵的站前路,輻射范圍涵蓋東部各縣(市)區及外省市部分地區,從高速、高鐵過來的急救病人,無需再到市區,能夠節省大量救治時間,充分發揮了對患者的緊急救治意義。不僅如此,徐醫附院東院還設置了停機坪,可以接收空中120。
漂亮的大樓外觀,功能健全的硬件設備,超前的理念,徐醫附院東院建立的“一站式急救中心”,改變了傳統的急救觀念,讓“時間就是生命”真正體現在診療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中。
以“醫療街”為創新,集人性化、智能化、現代化為一體
徐醫附院東院在蘇北率先引進 “醫療街”布局。俯瞰院區,整個建筑群以醫療街為中心軸線,左右兩翼分別布置門診樓、醫技樓、急救中心、醫師培訓中心、綜合病房樓及腫瘤診療中心樓,醫療布局實現區域化、流暢型、一站式,確保患者可以在最短時間、最短路途內完成就診流程。
“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眾多細節中。東院專門在重癥監護室外設置了休息區,為整夜守候的患者親人、朋友提供休息的地方。在急診中心搶救區域,專門設置了一個軟包房,因為有些醉酒、興奮的病人容易出現自殘行為,比如撞頭、用手打墻等,軟包房的墻壁使用了特殊材料,打上去是軟的,有效降低自殘行為對患者的傷害。
作為一所高度現代化的醫院,徐醫附院東院在蘇北地區率先引進了自助發藥系統,包括控制器、自動發藥藥柜、藥品收集輸送裝置、藥品配送裝置。“當患者交費后,發藥系統會收到發藥請求,隨即開始快速配藥,配藥完成后直接傳到取藥窗口,由藥劑師核對發藥,取藥模式由以往的‘病人等藥’轉變成‘藥等病人’。”馮錦紅副處長介紹說,該系統可以替代藥房工作人員的大部分工作量,縮短病人取藥等待時間,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效率,更重要的是減少發藥差錯。
另一個可以極大提高醫療效率的現代化設施是軌道物流傳輸系統,徐醫附院東院是蘇北地區率先引進此系統的醫院。
據馮錦紅介紹,軌道物流傳輸系統主要用于醫院內部各種日常醫用物品的自動化快速傳送。當需要輸血或者拿藥時,護士和患者無需再四處奔走,只要按下“血庫”或“藥房”的按鈕,在物料口放入單據,單據將順著頭頂上四通八達的管道,快速傳至相關科室;十幾分鐘后,血液袋或藥品又順著原路返回,送到了護士或患者手中。它不僅提高了物品輸送的效率和安全性,還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減少醫護人員等候時間,使醫護人員專注自身的核心業務,從而提升醫院的競爭優勢和品牌影響力。
以文化為載體,鍛造百年名院獨特魅力
對于一所經歷過120年風雨的醫院來說,它既見證了這座城市滄海桑田的風云變幻,也承載著維護這片土地上百姓健康的重要使命。
百余年成長與積淀,成就了今日站在高起點騰飛的新院區。技術在進步,設備在更新,人員在更迭,學科在創新,但100多年來的人文精神和仁心仁術的醫療信仰不會改變。正因為如此,用影像、文字、各種老物件的方式,留住即將逝去的人和事,對于保存這段歷史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徐醫附院院史館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院史館將落戶徐醫附院東院,主要陳列徐醫附院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珍貴資料,旨在讓人們了解醫院120年發展的風云歷史,增加對“艱苦創業,嚴謹求實,救死扶傷,團結奉獻”這一醫院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東院還將在4樓建設文化長廊,展出醫院發展史上珍貴的老照片,以及東院建設過程,增進人們對醫院發展歷史的了解。
“回顧120年發展歷史,我們在艱苦創業中求得生存,在戰勝困難中獲得發展,靠的是醫護教職員工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作風,這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我們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成績越大、形勢越好,越要頭腦清醒,越要居安思危,越要艱苦奮斗。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徐醫附院這個區域醫療中心做得更強更優,用最好的技術服務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徐醫附院院長徐開林如是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