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家里添了小寶寶,親戚朋友一定會非常開心,時不時想摸摸寶寶、親親寶寶。殊不知,如果大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把病菌帶給寶寶,引發疾病。剛剛出生14天的新生兒,就因為家長感冒沒有做好防護,導致寶寶高燒39℃,而僅一天,就引發了化膿性腦膜炎。這是新生兒敗血癥中嚴重的并發癥,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會引發后遺癥。
剛出生14天 寶寶患敗血癥
“說起新生兒敗血癥,可能有很多家長都不是很了解,甚至常常與血液病聯系起來,認為是白血病。事實并非如此。”徐州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病房主任醫師劉松林說道,一般出生28日之內,被稱為新生兒。而新生兒敗血癥是指新生兒期細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環并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新生兒敗血癥對新生兒的發育過程影響很大,這也是很多爸爸媽媽們最擔心的。
不久前,劉主任就接診了一名剛剛出生14天的新生兒。寶寶不明原因高燒不退,最高溫度39C。送到市婦幼保健院后,劉主任對孩子外周血檢查后發現,C反應蛋白、血小板、白細胞等一系列指標異常,血培養陽性,提示為新生兒敗血癥。根據其中的多項異常指櫟,劉主任懷疑合并化膿性腦膜炎,于是給孩子進行腰穿抽取腦脊液檢測。在對腦脊液進行檢查化驗后,結果確診為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敗血癥嚴重并發癥之一,說明感染已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好在家長發現及時,如果延誤治療,極有可能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如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甚至影響智力。”劉主任說,由于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較差,極易發生感染,發生感染后極易導致全身廣泛性炎性反應,病情進展較快。常見病原體為細菌,但也可為霉菌、病毒或原蟲等其他病原體。
大人抱新生兒 之前一定要洗手
據了解,新生兒敗血癥可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多在出生后7天內起病,感染細菌主要來源于宮內和產時,病原菌以大腸桿菌等G-桿菌為主,多系統受累、病情兇險、病死率高。
晚發型多在出生7天后起病,常有臍炎、肺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病死率較早發型相對低。劉主任表示,現在孕婦大多都在醫院里分娩,醫院的產房都是相對無菌的,因此在產時發生感染的情況已經非常少見了;產前感染多與母體本身的感染性疾病有關;產后感染比較多見,多繼發于新生兒呼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如膿皰病、尿布疹及臍部感染等。另外,早產幾比足月兒患新生兒敗血癥的幾率更高。
“新生兒體質相對較弱,因此家長如果是輕微的感冒,也有可能把病菌傳染給寶寶。而對于新生兒來說,就可能是嚴重的致病菌。”劉主任說,這就是為什么強調,大人接觸新生兒之前一定耍洗手,如果患呼吸道疾病、腸道感染、皮膚感染的家長要與孩子相對隔離,必須接觸時,一定要戴口罩和做好消毒隔離措施等。
在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病房里的每位醫生和護士接觸患兒時,接觸前接觸后都要進行快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敗血癥危害大 早期發現很重要
新生兒敗血癥臨床上有什么表現呢?劉主任表示,“早期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尤其是早產兒。常常表現為進奶量減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煩躁不安、哭聲低、發熱或體溫不升,也可表現為體溫正常、反應低下、面色蒼白或灰暗、神萎、體重不增等非特異性癥狀。”
劉主任特別提醒的是,新生兒免疫力低,表現不一,有的不發燒,并不代表沒有事,可能體溫偏低,更應該重視。發燒的新生兒,說明機體內的免疫系統被調動起來,與細菌開始“打架”了。
據了解,如果出現以下表現時,應高度懷疑敗血癥發生:黃疸,有時可為敗血癥唯一表現。表現為生理性黃疸消退延遲、黃疸迅速加深、或黃疸退而復現,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肝脾腫大出現較晚,一般為輕至中度腫大;有出血傾向。如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紫癜、針眼處流血不止、嘔血、便血.肺出血。
最嚴重的就是感染性休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灰,血壓下降,尿少或無尿;呼吸窘迫、呼吸暫停、嘔吐、腹脹、中毒性腸麻痹;可合并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等,最終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