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專家提供的信息顯示,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高達5%~8%,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4死因。預計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總人口的25%。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將超過三成,接近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位。
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李傳玲提示說,老年性癡呆作為一種嚴重的智力致殘,會給患者本人以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壓力。留意早期信號,及時對癥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現狀:患老年性癡呆的老人越來越多
無論是公開的報道,還是自媒體傳播的信息,家里老年人走失的消息頻頻出現,其中走失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老年性癡呆后出現了智力上的缺失。
李傳玲介紹說,老年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與老化(過早老化或過度老化)密切相關的、以獲得性、持續性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即在無意識障礙的情況下,有記憶和認識功能障礙,伴有言語、視空間技能、情感或人格改變,并影響其社會活動。由于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老年性癡呆會逐日加重,最終因軀體合并癥而危及生命。
由于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嚴重的智力致殘,絕大部分患者就診不及時或根本不到醫院診治,生活質量低下,病人從輕度記憶與認知障礙到最后的植物狀態,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此外,高額的醫療費用也是帶給家庭的主要負擔。
新近的報道顯示,目前全世界約每3秒鐘就增加一位新病例。目前中國有老年癡呆患者1000萬之多,占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
注意:早期有信號,發現早治療
李傳玲介紹說,老年性癡呆多發生于65歲以上 ,女性多于男性,潛隱起病,緩慢進展,最早最突出的癥狀為記憶力減退,特別是近事記憶減退,或有其他神經衰弱癥狀,繼而出現妄想或幻覺,判斷力減退,定向力缺乏,最后發展至嚴重的癡呆和精神行為異常,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常經過10年左右(個別人15年以上),最終因肺部感染、皮膚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或慢性衰竭、惡液質、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
據介紹,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臨床過程是連續的進行性經過,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病期1-3年。主要是近記憶障礙,學會新知識有困難,遠期回憶損害;圖形定向障礙,結構障礙;列名障礙,命名不能;情感淡漠、偶然易激惹或悲傷,此期CT正常。
第二階段:病期2—10年。近及遠記憶力明顯損害;構圖差,空間定向障礙;流利失語,失算;漠不關心,淡漠;運動不安;背景腦電圖為慢節律;CT正常或腦室擴大和腦溝變寬。
第三階段:病期8—10年。智能嚴重衰退;精神行為異常;四肢強直、屈曲姿勢;括約肌失控,尿、便失禁;EEG彌漫性慢波;CT腦室擴大和腦溝變寬。
“一般來說,老年性癡呆患者發病的早期信號主要有記憶障礙(主要是近記憶障礙),不能完成熟悉的任務、工作,語言障礙(如忘記簡單的詞匯,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愿望等),對時間、地點搞不清,判斷力下降(比如不分季節亂穿衣服),抽象思維能力障礙,常把東西放錯地方,行為及情緒改變,性格改變及缺乏主動性等。”李傳玲表示,關注這些早期癥狀,對于老年性癡呆患者及家人來說很重要,早發現,早治療,效果好。
提示:注意區分生理性老化和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的病因復雜,可能是一組多因素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發病。從目前研究來看,該病的可能因素多達30余種,如家族史、年齡、性別、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中毒(藥物、乙醇、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腦缺氧、代謝、內分泌疾病、維生素缺乏、病毒感染等。
李傳玲提示說,還要注意區分哪些癥狀是生理性老化的表現,哪些癥狀是老年性癡呆。比如有些人剛剛40歲就會感到記憶不如從前,50歲后,常常感嘆:“我老了,丟三忘四,有時遇見熟人竟叫不出名字。”常識告訴我們,老化過程都伴有記憶力減退,這種記憶力減退僅對部分事情遺忘或回憶困難,自知力良好。例如老年人常忘記近期的或不重要的事件,對生活無重大影響,這可能就是生理性老化。相反的病理性記憶障礙,在記憶空隙中充填了許多虛構,將遺忘發生和目前發生的事物混淆在一起,并且有自知力和定向力障礙,最后影響社會和職業活動,同時可伴有人格改變,并且出現幻覺和妄想,這就是典型的癡呆。當然,生理性老化與癡呆前狀態(癡呆超早期)常常難以界定,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