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中國人的“紅包”情緣,起源于“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同樣與“紅包”有關。
“紅包”的麻煩
3月23日上午,一向笑呵呵的徐州仁慈醫院慢創中心劉衍松主任,皺著眉頭,從口袋里掏出一卷錢,郁悶的說:“這不是給我添麻煩嗎。扔了就跑。”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被硬塞紅包,只不過,這次更為猝不及防。

不在計劃中的“紅包”,打亂了劉主任在手外科門診跟北京積水潭醫院沈成教授“偷師”的安排。簡單的打招呼后,劉衍松來到了患者所在的13樓,找到了正在忙碌的病區護士長。

“XX床的病人硬塞給我的。這錢我不能收,你幫忙交到收費處,充到住院費里吧”。劉衍松說這已經不是這個病人家屬第一次強送紅包了,在3月19日,患者家屬通過微信給劉衍松轉了1000元紅包,劉主任沒有收,系統自動退回。

拿著錢,護士長放下手中工作,向住院收費處走去。一身潔白的工作服,站在收費窗口前,格外顯眼。

交錢-報床位號-財務人員點驗,流程很快走完。護士長拿著收費單邊回病區邊與劉衍松主任聯系。在護士站匯合后,兩人一道,將繳費單送回病房,交到患者手中。

更暖心的感謝

像這種被塞紅包,又退回給患者家屬的情況,幾乎每位仁慈醫院醫生都遇到過。對于仁慈醫院的醫生來說,他們歡迎病人對他們醫技醫德醫風的表揚贊賞,一面面錦旗和表揚信是對他們職業的認可,一次次朋友圈的交流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他們不歡迎病人為了求心安、求照顧而強塞的紅包,這不僅是對他們職業理想的褻瀆,也是對他們職業信仰的不信任。

還記得除夕夜里那個被鞭炮炸傷動脈的男孩嗎。治療期間,他的家屬也曾給我們醫生通過微信發紅包。紅包的結局也和這次一樣,被系統自動退回。

出院后,為了感謝醫護人員,被鞭炮炸傷的男孩家人換另一種方式給醫護人員們送來了感謝——一封感謝信。這次,劉主任醫高興的收了,并把它放在了辦公室靠窗最顯眼的位置。
文章最后特別提醒: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真誠的感謝、一面精美的錦旗,足以讓醫生們感受到到你和家人的謝意。與其任由紅包變得越來越大,不如多一些理解與包容。請與我們一起,為和諧清正的醫院風氣而努力。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