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這個冬季新一輪的降溫天氣中,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趙后鋒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時,還要小心“心理流感”的侵襲。
我們的身體在經受到嚴寒考驗的同時,心靈是否也會受到襲擊?是否也和天氣一樣在一點點地變冷?天冷容易感冒,心靈是否也會感冒呢?心理專家表示,日照和氣溫變化大,會容易影響人的情緒,一些本來并不起眼的小事,都會誘發情緒中的不穩定因素。據統計,有30%的人對天氣的變化有感覺,出現種種不適癥狀。專家提醒,降溫寒冷,要小心“冬季心理流感”的侵襲。
什么是“冬季心理感冒”?
據了解,冬季抑郁的癥狀俗稱“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種常見心理障礙,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時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而冬天更易出現這個癥狀。
冬季心理感冒患者每到冬季就有股無形的壓力,好像整個世界都變得沒有生氣。他們特別喜歡睡覺,但多夢、睡眠質量差。這些人的自我評價往往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喜歡將自己關在屋里。專家表示,因為冬季氣溫明顯降低,日照少,人體褪黑激素分泌增加,生物鐘不能適應冬季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與精神狀態紊亂。再加之冬季戶外活動減少,情緒就更容易感到低落。很多人因此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很糟糕,卻不知道其實是外部環境導致了這一現象。
加強戶外鍛煉可防“心理感冒”
對于患有“心理感冒”的人來說,要主動與人接觸、溝通、交流,積極向親友傾訴和聊天等。也可以求助于專業的心理醫生,并進行定期的心理咨詢。冬天人們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增加光照時間,以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抑郁等癥狀。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豆類、乳類、花生等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食品,以調節大腦的功能和情緒。另外,延長光照時間,多穿鮮艷暖色系的衣服或是將家中裝飾變換成鮮艷顏色等也有助于調整情緒。
冬季的情志養生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身體、心理和社會三方面的健康,而其中的關鍵則是心理健康。冬季氣候干燥,容易心煩易暴怒,冬季如何情志養生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冬季情志養生。
“有德者樂,樂則能久”。美國耶魯大學對7000多人進行跟蹤調查,凡與人為善者其死亡率明顯降低。愛、愛情也有助于健康。愛情是雙方思想感情上的和諧,是心理活動上的一種相互補充。兩情繾勌的幸福歡樂使這種良性心理轉為生理上的良性反應,從而使雙方體內分泌出—些有益于健康的物質。反之,互相嫌棄、討厭甚至敵視,則會分泌出有害物質,損害健康。唱歌吟誦,心寬大度,淡泊名利,都對健康有利,可見心理養生同道德品質、情操息息相關。
近來國外對“仁者壽”愈來愈重視,其內涵可涵益心理養生,十分豐富。仁者壽可以視為東方保健的核心,現在認識其重要性,并提出心理養生。也可說是人類對健康認識的一大飛躍,既是人體自身的,更是社會的行為。
巴爾扎克說:“靈魂要吸收另一顆靈魂的感情來充實自己,然后以更豐富的感情回送給人家。人與人之間要沒有這點美妙的關系,心就沒有生機枯萎。”
中國也有俗語:“心不爽,剛氣不順,氣不顧,則病生。”良好的情緒狀態,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科學已證實,心理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與生理直接聯系。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可致病,也可治病。七情中除喜外,都是使人不愉快的消極情緒,作用時間長,刺激強度大,則致病傷人,此時喜(狂喜)也可致病。
冬季情志養生已成為現代保健的主旋律。情志養生需要長期鍛煉培養——修養,甚至是相當的艱苦磨練,主要須從下列兒方面做起:
①知人、助人、容人;識己、克己、責己。不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要已所欲,施于人(卡納基)。要健全認識過程,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氣質特征、智能結構、潛在能力以及在集體中的位置等,有一個客觀的、正確的評價。正確認識他人,多看別人的長處,搞好人際關系。
②講究情緒調適,善于排遣煩惱。
③培養健康的個性,襟懷寬廣,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又實事求是。
④注意“精神跑步”,愛好廣泛,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讀書。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