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65歲的張妍(化名)是位性格外向的徐州大媽,她平時很喜歡出去串門逛街,沒事就和鄰居老太聊聊天。但是最近半年,女兒發現她似乎出了“問題”。例如,張大媽總是念叨:“這什么時候能了?”“活的太累了!”而且變得不大愛出去了,即使別人相邀也總是找借口推脫,老伴問起原因,她就回答說:“出去有什么意思?”這讓老伴和女兒都挺擔心。身體健康方面,張大媽感覺身體出現了狀況,多次要求女兒帶其到醫院檢查,她的理由是自己睡眠不好,常常半夜坐在床上無法再入睡,白天還好忘事,“東西明明放在那里的,怎么找不到了”,因此常責怪老伴沒放好。為此,女兒高度懷疑母親是“老年癡呆”了,便陪她去檢查。
但是,經過詳細問診與頭顱CT、腦電生理、心理量表等系列相關檢查,最后確診并非所謂的“老年癡呆”,而是老年抑郁癥,由于發現比較早,僅僅給予抗抑郁藥物服用,大概三周后患者的“記憶力”就恢復了,也感覺生活有勁頭了、睡眠質量變好了。
老年抑郁癥是指年齡在55或6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狹義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齡在55或60歲之上的抑郁癥患者,無論是哪一種,都有著諸多老年期的特點。在臨床上常見為輕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視,如不及時診治,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和死亡風險等嚴重后果。
對于老年抑郁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大腦病理改變、社會心理等因素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常會否認心理情緒問題,且主訴多為軀體癥狀,最好有家人、朋友可以早期識別,以免漏診。以下情況屬于高危人群慢性疼痛者;慢性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胃腸疾病)患者;難以解釋身體癥狀的患者;反復求醫的患者等。
常見誤區
很多老年人由于受到慢性疾病或機體功能老化的困擾,都很看重健康問題,它們對軀體疾病的關注和感受遠遠超過了實際得病的嚴重程度,因此容易表現出明顯的緊張不安、過分的擔心。經常能見到老年患者輾轉于各大醫院,遍尋名醫,如果檢查結果是陰性或程度不嚴重時,會拒絕相信檢查的結果。再到其他大醫院、其他科室檢查,也會埋怨醫生檢查不仔細、不認真、不負責任等等。
臨床表現:思維遲緩及言語減少
老年抑郁癥臨床表現:典型抑郁發作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及言語活動減少等。老年抑郁發作的臨床癥狀常不太典型,與青壯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異,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不適的主訴較為多見。
1.情感低落是抑郁癥的核心癥狀。主要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患者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度日如年;既往有的興趣愛好也變得沒意思,覺得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生活沒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興不起來,甚至會感到絕望,對前途無比的失望,無助與無用感明顯,自責自罪。半數以上的老年抑郁癥患者還可有焦慮和激越,在家總是不如意,責怪家人,朝家人發脾氣,緊張擔心、坐立不安,有時軀體性焦慮會完全掩蓋抑郁癥狀。
2.思維遲緩:抑郁癥患者思維聯想緩慢,反應遲鈍。自覺“腦子比以前明顯的不好使了”。老年抑郁癥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認知功能(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和判斷能力等)損害的表現,比較明顯的為記憶力下降,常給家人一個誤判:是否出現老年癡呆了?因此需與老年期癡呆相鑒別。癡呆多為不可逆的,而抑郁則可隨著情感癥狀的改善會有所改善,預后較好。
3.意志活動減退:患者可表現行動緩慢,生活懶散,不想說話(言語少、語調低、語速慢),不想做事,不愿與周圍人交往。總是感到精力不夠,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對生活的熱情、樂趣減退或喪失,越來越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甚至閉門獨居、疏遠親友。
4.自殺觀念和行為:嚴重抑郁發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觀念和行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危險性比其他年齡組患者大得多,尤其抑郁與軀體疾病共病的情況下,自殺的成功率較高。因此患者家屬需加強關注,嚴密防備。
5.軀體癥狀:此類癥狀很常見,主要表現為:疼痛綜合征,如頭痛、頸部痛、腰酸背痛、腹痛和全身的慢性疼痛;消化系統癥狀,如腹脹腹痛、惡心、暖氣、腹瀉或便秘等;類心血管系統疾病癥狀,如胸悶和心悸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面紅、潮熱出汗、手抖等。
此外大多數人還會表現為睡眠障礙,入睡困難,睡眠淺且易醒、早醒等。體重明顯變化、性欲減退等。
6.疑病癥狀:患者往往過度關注自身健康,以軀體不適癥;l犬為主訴(消化系統最常見,便秘、胃腸不適是主要的癥狀),主動要求治療,但往往否認或忽視情緒癥狀,只認為是軀體不適引起的心情不好。
治療手段:
1.藥物治療
用藥時需注意的細節有很多①個體化用藥(需專科醫生來指導用藥)是必須遵循的用藥原則。開始用藥從小劑量逐漸增至治療量,停藥時也應逐漸遞減,以免引起停藥反應。②老年患者肝腎功能減退,藥物代謝慢。所以老年人用藥劑量相對較低。⑧老年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耐受力低,故應盡量選擇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④老年患者常伴有軀體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等),在治療時既要考慮周全,又要注意各種藥物的相互影響。⑤治療同樣要療程充分,持續維持治療非常重要,療程相對要長些。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非常重要,抗抑郁劑合并心理治療屬于治標又治本的辦法,療效遠遠高于單用抗抑郁劑或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改善預后,有助于預防復發。
3.電抽搐治療
傳統的電抽搐治療ECT并不適合老年患者。現代的改良電抽搐治療的適應癥比較寬,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選用MECT治療。最近上海一位84歲老年抑郁癥患者多種治療方案效果不佳,最后選用MECT取得了顯著療效。
專家解析:老年憂郁癥越來越常見
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東方人民醫院趙后鋒主任解釋說,老年憂郁癥是十分常見的抑郁癥,近年來的老齡化加快,老年憂郁癥更加變得常見。不過由于隱匿型憂郁癥常因軀體癥狀頗似神經官能癥而誤診。從預防及調理來看,重點是兩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預防危險因素,采取干擾措施。由于老年憂郁癥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獨處、孤獨)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因此預防要盡可能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及與社會隔絕感,增強其自我價值觀念。具體措施有鼓勵老人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人溝通交流:兒女應盡量與老人同住,改善和協調好包括家庭成員在內的人際關系,讓親友、鄰居多關注老人生活,支持老人進行喜愛活動:鼓勵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多種愛好等:由于老人對陌生環境適應度差,因此還應避免或減少住所的搬遷次數。
第二、加強心理治療與社會支持。老年憂郁癥的預防工作不僅包括防止疾病出現,還包括防止疾病復發,所以對于病情穩定的憂郁癥患者應為其介紹衛生常識,進行多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幫助患病老人正視疾病,正確對待自己,注重良好性格的培養,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不要對老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幫助老人正確對待和處理各種不利因素。
專家介紹:趙后鋒,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醫學/英語雙學歷,徐州市優秀專家,徐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健康教育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委員會心理援助組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科分會抑郁障礙協作組委員,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徐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兼臨床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州市醫學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發表專業論文57篇;主編《心理健康教程》,《精神病學》教材編委、《少年兒童精神衛生指南》副主編。
專業研究方向:抑郁癥基礎與臨床研究、精神疾病的臨床用藥篩選、心理咨詢與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周六 抑郁癥專病門診:周五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