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徐醫附院神經內科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用最前沿的理念服務臨床、指導臨床開展'作。學科優勢明顯,多項技術領跑淮海經濟區。腦血管病、癲癇、神經免疫病等各亞專業針對神經病學領域重大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科學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診治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眾所周知,腦血管病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特點,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就是一場時間的賽跑對于患者及其家屬而言,最擔心的是留下各種后遺癥。徐醫附院于2016年3月開始開展了“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取栓技術”,5位專家組成團隊24小時待命,及時且成功地為近百名患者實施了手術,取出腦血栓,及時疏通腦血管,避免了后遺癥的發生,也從死神手中挽回了多名患者的生命。
術后效果:從發病時的偏癱到獨立走著出院
上個月的一天上午,豐縣63歲的梁老漢在田里干活時,突然倒在田間,半側身子不能動彈,人也不能說話。家人馬上找車送往徐州附院,在發病2個小時之內被送進徐醫附院神經科,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徐醫附院神經內科以程言博主任為首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介入應急團隊”立即到位,快速完成病情評估,認為梁老漢符合急性腦梗塞診斷,具有急診腦血管介入治療指征,在首先靜脈應用溶栓藥物的同時通知手術室做好術前準備。通過血管造影,發現梁老漢頭部腦血管閉塞。手術中,應急團隊專家將微導管放在閉塞部位,泵入溶栓劑,腦血管隨即暢通無阻,梁老漢也有了反應,在手術臺上就可以抬手了。
手術后,專家繼續對梁老漢施以抗栓和康復治療,兩周后出院時,梁老漢肌力明顯恢復,行走自如,甚至可以單足站立了,只是右嘴角稍微有點下歪,不仔細根本看不出來。回到家后,梁老漢跟以前一樣什么農活都能干。子女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以前聽說腦梗嚴重的會半身不遂,沒想到老人恢復得這么好。”
57歲的宋女士是在家吃晚飯的時候倒下的,有過多年房顫病史的她,倒地后就神智不清,子女立即將她送往徐醫附院。好在她家住市區,半個小時就到了急診室。通過CTA掃瞄,發現宋女士一側大腦中動脈堵塞,急診室先為她融了栓,同時手術室也為神經內科的介入治療應急團隊做好了準備。造影明確堵塞部位后,應急團隊專家用取栓支架將血栓取出。宋女士的大腦中動脈當即再通,在手術臺上已經能夠將上下肢抬起。
專家團隊:5位醫生24小時待命
據程言博主任介紹,在神經內科主任、徐醫附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神經科主任、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急救小組組長耿德勤教授的關心支持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介入應急團隊,于2016年3月組建成立,神經內科5位專家成為首批成員,負責實施神經介入取栓手術。團隊具有特色鮮明的卒中救洽技術與專科優勢,病區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運用護理程序,加強神經專科護理評估,針對卒中病人動靜脈溶栓、取栓及血管介入手術前后的病情觀察、治療及護理,以及腦卒中二級預防、出院隨訪工作提供連續性、專科性的服務。整個團隊秉承“艱苦創業,嚴謹求實,救死扶傷,團結奉獻”的院訓,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及整體素質,塑造良好卒中單元形象。
自團隊組建以來,5位專家實行24小時值班制,隨時待命,確保患者入院確診后立即手術,每次手術保證有3位專家在場,至今已經成功開展近1 00例腦血管手術。
“沒有介入取栓技術之前,急性腦血管病的治療主要靠靜脈溶栓,血管的再通率較低,容易留下半身不遂等后遺癥。”程主任說。而徐醫附院神經內科今年開始開展的介入取栓技術治療,效果直接、顯著,可以說是立竿見影。這種技術是用取栓支架捕獲血栓,然后直接把血栓取出來,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梗、腦血管狹窄、動脈硬化患者,都可以適應。
但實施這一手術,需要在6小時的黃金時間內,因此患者發病后必須在6小時內送到醫院。
如何判斷患者有無腦血管疾病呢?程主任列出了這幾個判斷標準嘴歪眼斜,一側肢體不能活動自如、言語不清甚至無法言語、大舌頭、肌力下降、走路不穩。如果是突然昏迷,一般是大血管的問題,就需要取栓了。
“與傳統的融栓技術相比,神經介入取栓手術效果更為徹底、顯著,出院的患者基本都能自己走著回家,不會留下后遺癥。”程主任微笑著說。看著一位位患者康復出院,就是對這個團隊最大的認可和褒獎。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介入應急團隊”5位成員分別是程言博、杜波、陸軍、楊龍和馮宇。
程言博,留美醫學博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青年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腦卒中規范化診治積累豐富經驗,主要側重于腦卒中的早期救治,神經介入治療和神經保護方面。對腦卒中風險因素的篩查和個體化藥物治療具有較深入研究。并開展炎癥對腦缺血損傷的致病機制的研究,發表SCI收錄及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
杜波,主治醫師,醫學碩士,擅長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血管內治療具有豐富經驗,對腦梗塞、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進行了深入研究。
陸軍,主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徐醫附院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應急反應小組成員,曾在上海華山醫院進修學習,主要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擅長急性腦梗死的超早期溶栓治療。
楊龍,碩士研究生,參與炎癥反應與缺血性腦損傷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現主攻神經介入方向。大學期間取得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干部等稱號。掌握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癲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疾病的診療原則,對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有一定經驗。
馮宇,神經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徐醫附院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應急反應小組成員。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曾于天津武警醫院學習進修腦血管介入,獲國家醫師協會顱腦創傷資格介入資格證書,擅長腦血管病診斷和治療、腦血管介入和卒中的危險因素控制。
神奇手術:血管內放入支架捕獲血栓
神介入取栓手術為什么這么神奇?人體腦部的血管直徑也就三四毫米,如何放入支架,又是如何捕獲血栓的呢?程主任通過一個簡短的視頻向記者展示了這項神奇手術的過程。
視頻中,一根細如發絲的導絲伸進了顱內的血管中,在先進的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直達腦部堵塞的動脈處,然后醫生像穿電線管一樣,將這根導絲套入微導管,再將導絲抽出來,順著導管放入支架。支架像一只魚網一樣,將血栓牢牢捕入網中,順著導管抽出體外。血栓被抽出后,血管里的血液如同開了閘門一樣,立即暢通無阻。
像徐醫附院神經內科這樣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隊,半個小時就能完成這樣的手術。血管中最大能放入多大的支架?程主任拿起一枚回形針說:“只要是直徑超過2毫米的血管,就可以放入回形針大小的支架。”
手術當然也有風險,但風險越大,患者獲益也越大。介入取栓技術能將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神經受到損害的程度、殘疾的可能性都降到最低。
高危人群:及時監測注意保健
哪些易發腦梗等腦血管疾病呢?程主任列出了一些“高危人群”;有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房顫、冠心病等,另外,以前有過腦血管疾病的,再犯的機率會較大。高危人群應該及時監測,定期做腦血管超聲檢查,預防性藥物要長期服用,嚴格控制風險因素。
另外,腦血栓形成和其他疾病一樣,也是有其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只要平時重視養生保健,特別是能做到以下幾點,就會遠離腦血栓。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態。興奮激動、大喜大怒等強烈精神刺激是誘發腦血栓的重要因素,所以中老年人要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堅持適當鍛煉。中老年人最好一年做一次定期體檢,口服阿司匹林對預防腦血栓形成效果較好。55歲以上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疾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堅持抗凝、降血壓、降糖、降脂等治療,這樣能有效地防止因血管病變引起的腦血栓。高血壓等慢性病是終身疾病,所以一定要長期服藥,絕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血壓經常反彈,極易導致腦血栓。另外還要注意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宜清淡,加強自我養生保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