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秋季是各種疾病高發的季節,比如有個高發疾病稱“面癱”,嚴重時嘴歪眼斜。這些天,天氣逐漸轉涼。度過了酷熱的夏季,人們再也不用被熱得大汗淋漓,不少人開始享受這份涼爽。但事實上,秋季是各種疾病高發的季節,比如有個高發疾病稱“面癱”。
秋風又被稱為“邪風”“賊風”,這一時間段如果過度吹風,常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痹,嚴重時嘴歪眼斜。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本亮建議近段時間少吹涼風,讓身體自然降溫。此外,秋天氣候宜人,人們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疾病抵抗力。
吹了一晚空調,嘴歪眼閉不合
前幾天,家住徐州金山橋開發區的30歲的小張在刷牙時,發現嘴角漏水,眼皮跳,一側頭皮發麻。一開始,她沒太留意。后來吃早飯時,母親告訴小張,感覺她笑的時候嘴巴有點歪。其實,小張從起床后,就一直感覺哪里不對勁。她趕緊到鏡子前仔細觀察,“糟了,怎么笑起來嘴有點歪,眼睛有點斜了,平時很深的額紋怎么就消失了,一側的眼睛也閉不合。”愛美的小張頓時很緊張。
小張趕緊來到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朱本亮主任告訴小張,她患的是面癱,也就是民間常稱的“歪嘴巴”“吊線風”等,治療一段時間會好的,“吹風受涼、經常熬夜、病毒感染、壓力過大,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人患上面癱。”
在發病前的一段時間,小張一直睡眠不佳,還經常感到疲勞乏力。發病前一晚,她貪圖涼快,吹了一個晚上的空調,而且溫度設置較低。
原來,頻繁吹空調,讓病毒趁機侵犯面部神經,這與生活方式不健康、休息不足有關。懊悔之余,小張一邊配合治療,一邊調整生活方式。
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朱本亮說,很多人或許覺得,面癱這種病離我們很遠,是一種罕見病,其實它是一種常見病,“小到嬰兒,大到老人,都可能得這種病。”朱主任介紹,病毒感染、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均可導致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神經缺血、水腫出現面肌癱瘓。
耳后持續疼痛、皰疹,可能是發病信號
據介紹,面癱通常急性起病,面神經麻痹在數小時至數天達到高峰,部分患者發病時無明顯征兆,但是有一些表象可以注意,比如出現眼皮跳,面部肌肉僵硬、發麻,說話時嘴不聽使喚等。“如果味覺、聽力較平常不一樣,又有受涼史,或者感覺到耳后疼痛,出現外耳道、鼓膜皰疹,這可能是發病信號或已發病,體質較弱的人應引起重視。”
一旦遭遇“面癱”怎么辦?朱本亮表示,雖然有些程度輕的患者會自行恢復,但急性發作時最好立刻就醫。
朱本亮說,約80%的患者可在一兩周或一兩個月內恢復。不完全性面癱一至兩個月內可恢復或痊愈;完全性面癱患者一般需二至八個月甚至一年時間,且常遺留后遺癥。年輕患者恢復較快,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的患者恢復較差。
專家介紹:朱本亮,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徐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精神、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心理協會臨床心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徐州礦務集團首批“111”拔尖人才。多年來一直從事神經科各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神經心理疾病及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于睡眠障礙及心理障礙等疾病有獨到研究與見解,曾多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多項,在省、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技術擅長: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神經心理疾病及其它神經系統疾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