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小剛是我市一名大四的學生,本地人。今年臨近暑假的時候,小剛突然收到了女友的分手通知,這時他才發現相處2年多的女朋友竟然與另一男同學有染。面對女友的堅持分手,小剛頓時感覺“天要塌下來了”,無法接受。整個暑假,小剛閉門不出,也不愿吃飯,并給父母寫了遺書,說要準備自殺。焦急的父母連忙帶小剛到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科咨詢孩子的癥狀,要求醫生趕快給予治療。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心理二科的趙后鋒主任接診了小剛,在與他交談中,趙主任聽到小剛反復敘說:“這太突然了,我們本來畢業就準備結婚的,我們感情這么好,她怎么能這樣,我活的還有什么意思?”原來,小剛糾結在這個思維中無法自拔,趙主任再結合其他檢查指標,最終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心因性抑郁。
心因性抑郁癥主要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或者內心的矛盾沖突所致。往往在受到超強精神打擊后急性發病,如遭遇天災人禍等,但偶爾也見少數患者是緩慢起病的,如長期被拘禁后因絕望而發病。趙主任分析說,小剛屬于其中的反應性抑郁現象,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而起病。臨床表現以突出的抑郁情緒為主要特征,同時也存在認知、行為和軀體調節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礙,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一類心因性抑郁癥癥狀表現容易被人理解,且與精神刺激因素有明顯的關聯,病程可長可短。從治療上來講,也相對容易恢復,例如小剛,目前通過階段性心理咨詢和家庭支持治療已經恢復了正常狀態。
“未被解決的心理沖突”
一般認為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后,在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下,當超過了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心理障礙,通常認為未被解決的心理沖突是發病的基礎。
1、情緒癥狀。主要特點為情緒低落,可從輕度的心情不佳到憂傷、壓抑、苦悶,甚至悲觀、絕望。患者常感到心情沉重,失去對生活和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前途悲觀失望,找不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覺得“活著不如死了好”,并伴有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以消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思維改變。思維明顯遲鈍,感到思考問題困難,常訴“腦子變笨了”,“不會想問題了”。說話聲低微、緩慢,語量少,對過去和將來存有歪曲的認知,過分貶低自己,總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隨著癥狀加重,有的會在自責、內疚觀念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自罪妄想,認為自己罪孽深重,將受到懲罰。也可有貧窮、疑病和虛無妄想。
3、行為改變。活動減少,主觀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日常活動雖然繼續進行,但機械被動。生活中的他們多遠離熱鬧場景,喜歡安靜獨處。嚴重者可不語不動,拒絕進食,無法完成日常生活。
4、軀體癥狀。多數患者伴有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消化功能不良、體重減輕、口干、便秘、性欲減退及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感,如心慌、胸悶、憋氣、惡心等。
“抑郁情緒”還算不上抑郁癥
抑郁情緒:“人生不如意事八九”,人遇到學業壓力、愛情挫折、親朋逝去等,都會有悲傷孤獨沮喪情緒發生,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要面對眾多的心理應激源,如學業、戀愛、就業等,出現情緒問題的可能很大。抑郁情緒一般持續時間不長,呈一過性,隨著時間遷延淡化消失。多數人能自己或在親友幫助下緩解這種不良情緒,盡快恢復正常心境;或改變現實環境或處境,心情會得到改善。從心理咨詢的專業角度分析,“抑郁心情”往往還夠不上心理問題,“抑郁情緒”也只是屬心理不健康的范疇。
抑郁癥(內源性抑郁):抑郁癥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大重要疾病,常有中樞神經介質(單胺類)異常,故稱之為“內源性”,多因得不到及時識別與診治,出現自殺的嚴重后果。抑郁癥的抑郁情緒常表現為無緣無故地產生,缺乏客觀精神應激的條件,或者雖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題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釋病理性抑郁征象。癥狀常持續存在,不經治療難以自行緩解,還會逐漸加重惡化。精神醫學規定一般抑郁情緒不應超過兩周,如超過2周多為病理,抑郁癥往往會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影響其社會功能的發揮,甚至產生嚴重的消極、自殺言行;抑郁癥具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的基本癥狀大致相似;典型抑郁癥有生物節律性變化的特征,表現為晨重夜輕的變化規律。也可有持續性頑固性睡眠障礙(早醒),多種心理行為同時受到阻滯抑制,生理功能低下,本能活動能力下降,體重、食欲和性欲下降等。
常見誤區:內源性抑郁能治好嗎?
抑郁癥的治療常存在兩個誤區:其一,這只是一種情緒問題,只要“調節好情緒”,無須用藥也可以“擺脫”;其二,就是確診的抑郁癥,雖愿意短期接受藥物治療,但癥狀一緩解就停用。研究證實抑郁癥的發生和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這兩個神經遞質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抗抑郁藥物的作用,就是把這兩個神經遞質在大腦內的含量提升。因此,抑郁癥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有病理變化的疾病,必須用藥物治療!必須規范的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①抑郁是精神疾病中常見的癥狀,多種精神疾病都可以出現抑郁癥狀,就像發燒是內科多種疾病都可出現的癥狀一樣,所以必須明確診斷,不同的診斷治療用藥的原則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選擇;②應用抗抑郁劑時必須要足量足療程,否則治療效果不好,還可能拖延病。
預防手段:大學生如何減壓以減少抑郁困擾?
一、注重心理健康發展,在遇到負性應激時要學會接受,改變“一頭撞南墻也不回頭”的認知;
二、在感受到壓力難以自行排解時,要學會宣泄,與同學、老師、父母等進行傾訴、溝通;
三、通過上述途徑仍不能減輕并影響學習和人際交往時要求助于心理咨詢或專科醫生。
專家介紹:趙后鋒,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心理二科主任。徐州市優秀專家,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徐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健康教育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心理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委員會心理援助組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科分會抑郁障礙協作組委員,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徐州市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兼臨床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編《心理健康教程》,《精神病學》教材編委、《少年兒童精神衛生指南》副主編。專業研究方向:抑郁癥基礎與臨床研究、精神疾病的臨床用藥篩選、心理咨詢與治療。
門診時間:周三、周六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