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這是一個與生命博弈的重要崗位。是一個與死神搶奪生命的地方,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里有一支與生命賽跑的團隊,這里每一名醫務人員都是與死神搏斗的勇士,他們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為生命接力。30多年來,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全體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在科主任張良的帶領下,精心呵護著脆弱的生命之花。
市一院急診科現有醫護人員34名,其中高級職稱6名,中級職稱17名,急診急救專科護士2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科室,市一院急診科主任張良和他的同事們用默默的付出和執著的守候,演繹出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生死傳奇該科平均每年收治急診病人30000余人次,其中危重病人3500余人次,救治成功率在98%以上,其急診量和救治成功率在同行中均處于領先水平。
精心呵護,不讓生命從指間滑落
進入急診科的病人病因各不同,但卻有共同之處——急需醫療救護。尤其是危重癥病人,他們的生與死就決定于瞬間,因此,急診科醫護人員不僅要專業和技術素養過硬,還需掌握多學科知識,且反應果斷、迅速。
很多次,張良主任帶領他的同事們一次次打破常規治療方法,用全新的理念挽回一個個垂危病人的生命。臨床醫學靠的是第一手資料,對病人病情的觀察是制定搶救措施的最好依據。對于危重病人和疑難病人,張良幾乎總是沖在搶救的第一線,加班加點也成了所有急診科醫護人員的家常便飯,在急診科人員的工作日程中更是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的概念。張良最長的一次值班記錄是72小時,平時連續工作24小時更是常事。
今年年初,安徽靈璧的吳大娘因鄰里糾紛,一時想不開,回到家里喝了農藥。家里人發現后立刻把吳大娘送到當地衛生院治療。由于衛生院條件有限,加上患者病情危重,最后家人決定轉院。
當“120”救護車呼嘯著把吳大娘轉送到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時,患者已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呼吸急促、瞳孑L縮小、身上大汗淋漓、兩肺聽診已經有廣泛濕羅音(提示已發生急性肺水腫)。
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為吳大娘開通“綠色通道”。醫護人員兵分幾路各司其職:洗胃、開通靜脈通路、抽血化驗、連接生命體征監護等一系列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心電監護提示:患者心率40次/分、呼吸38次/分、血壓75/45毫米汞柱、血氧飽和度只有78%,生命危在旦夕。“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多巴胺180毫克加入靜脈泵泵入!”、“阿托品5毫克靜推!…...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忙中有序、爭分奪秒地搶救著吳大娘的生命,不放棄任何挽救病人生命的機會,最終,在急診科醫護人員幾個小時的不懈努力下,吳大娘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危為安,轉入重癥監護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一個多星期后,吳大娘的家人來到急診科,感謝醫護人員對吳大娘的救治并送來了錦旗。
像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要上演,張良帶領同事們認真做好每一項搶救與監護工作,呵護著每一朵脆弱的生命之花。目前,該科已開設“急救綠色通道”,如“腦卒中綠色通道”、“冠心病綠色通道”、“急性中毒綠色通道”、“多發創傷綠色通道”等,使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時的、全方位的救治,在治療呼吸、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消化、內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大出血、各類中毒,各種急性創傷、重癥顱腦損傷等各種重點危重癥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全科醫生”,迅速準確判斷病情
為生命接力,與死神搏斗。急診科接診的病人,很多患者的真實病情往往被一些表面癥狀掩蓋,有的看似很輕,其實很嚴重:有的年輕患者僅感疼痛,其實心梗、肺梗、主動脈夾層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因此判斷一定要迅速、準確,沒有急診經驗和全科醫生素養的醫護人員則往往會掉入“陷阱”之中,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而張良憑借多年的醫療經驗和過硬的醫療技術,挽救了不少這樣的患者。
去年9月,市一院急診科接洽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來自英國的友人,名叫Andrew PatrickBaoma,24歲,是定居徐州的外籍教員。小伙身材魁梧,身高大約一米九,就診的時候是和朋友一起走進急診室的,看上去病情并不嚴重。通過詢問病史,Andrew稱一周前曾飲酒約3升,之后又患胃炎、感冒等服了一些藥,一直感覺胸悶不舒服,惡心、嘔吐、吃不下飯,已經三天未正常進食,經驗豐富的張主任立即給他進行生化分析,發現其血液中多項指標嚴重異常,表明腎衰竭,電解質嚴重紊亂,肝功能嚴重受損,病情非常嚴重,隨時有生命危險。
張主任意識到病情危重,第一時間組織院內會診,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及指導,由于患者存在肝衰、腎衰、凝血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等考慮為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決定轉入腎內科進一步救治。此時腎內科的醫護人員早已在病房做好了Andrew的入科前準備工作,并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治療方案,給予Andrew有效的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等透析方案。經過20天精心全面的治療,包括心理疏導、精細護理、藥物對癥支持治療等,Andrew的心、肝、腎功能得到完全恢復,精神飽滿,又變回了原來的健康帥小伙。
還有一名年輕的銅山小伙,去年春節的時候來看急診,稱胸口疼痛,在其他醫院做了多項檢查都沒查出病因。張良懷疑其是主動脈夾層,做了增強CT后發現病情果真如他所料,而且夾層面積較大,在徐州沒有手術條件,只能暫時做控制治療。張良建議患者到上海手術,但患者及家人看到控制治療有效果,沒有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未及時赴上海手術,小伙子幾天后撒手人寰。
技術過硬,獲得廣泛信任與好評
在科里工作比較繁忙、工作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張良主任仍為多名年青醫護人員提供參加各種學習班的機會,并經常組織全科人員參加各種基本技能的訓練,使急診科的整體醫療及護理水平不斷提高。急診科護理組多次獲得急救技能比賽第一名。
全體醫護人員大力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負責南京醫科大學、江蘇大學,徐州醫科大學以及山東、河北等部分高等院校的理論課及帶教實習工作,同時還深入一級、二級醫院及社區醫院,報社、電臺、電視臺講課,培訓醫護人員,傳授急救知識。
因為有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在工作中,急診科無數次成功搶救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腦梗塞、重度顱腦外傷、心衰、大出血休克、重度藥物中毒等危重癥患者的生命。
一次,我市一位公交車司機被緊急送到急診科,當時就發生了呼吸心跳驟停,張良主任帶領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心肺復蘇,多次電擊除顫,最終病人轉危為安,經過治療,病人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還有一次,一個左腋窩橫斷傷動脈大出血患者,來到急診科已經出現休克,生命垂危,急診科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在積極抗休克治療的同時,請全院各相關科室會診,制定多學科聯合治療方案,手術當天,患者輸入了2萬毫升血液和3千毫升液體,最終病人康復出院,醫院以此案例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極速營救”獲得了第三屆亞洲微電影節金海棠獎、首屆衛生計生委微電影節最具網絡人氣獎和優秀作品獎。
這樣的病例不勝枚舉。由于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專業技術水平過硬,并遵循“急病人所急,時間就是生命”的服務宗旨,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得到了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信任與好評,先后榮獲:“江蘇省人民滿意醫療衛生服務窗口”、“市級青年文明號”,“徐州市先進集體”、“徐州市五一先進集體獎章”、“徐州市人民滿意科室”、“徐州市創建文明行業示范點”、“徐州市衛生局先進科室”,多次獲得院明星科室、先進科室、院重點專科等光榮稱號。
身為急診科科室主任,不但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過人的膽量,更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科研是醫院發展的真正動力,張良深知,為使臨床水平更上一層樓,必須帶領全科醫務人員,把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積極申報課題,開展臨床及臨床基礎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市一院急診科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共約200篇,SCI論文2篇,出版專著3部,每年培訓全科醫師50多人次。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