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骨髓庫中找到成功配型,18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于前晚輸入男孩體內。專家稱:如此低齡兒童接受無關供者的異體骨髓移植,尚屬罕見。

這些造血干細胞將為童童帶來新生。

童童在做手術前準備。

前天晚上,和童童成功配型的造血干細胞搭乘高鐵,從南京被送到市中心醫院。
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7月27日晚,市中心醫院血液科病區。科主任李曉林及國內著名的血液病專家馮凱博士都在焦急地等待著。
晚上6點10分,一名工作人員出現在病區門口,手里拎著一個小箱子。對于9歲的童童來說,這個箱子里裝著他的未來,那是剛剛從南京送來的骨髓捐獻者捐出的造血干細胞。
對于市中心醫院血液科來說,9歲童童的骨髓移植手術將書寫一個新的歷史:在該科室接受治療的多位白血病患者中,童童是首位從中華骨髓庫找到成功配型的、也是年齡最小的異體移植患者。
骨髓移植手術在當天晚上展開。
■發燒不退,一查竟然是白血病
相對于其他病區,血液科的病房顯得特別安靜。在市中心醫院血液科的層流病房內,9歲的童童正在看電視。沉浸在動畫片中的童童會暫時忘掉一個人在病房內的無聊。
在這里,童童已經住了好幾個月了。
說起孩子的病情,童童的父親王先生一臉的無奈。家住火花辦事處的王先生這段時間可沒少往醫院跑。白血病,大半年前,這對于王先生來說僅僅就是個名詞,無論如何也扯不上關系的。
事情發生在去年底。剛剛入讀小學的童童,有一天回到家突然精神不振,家人用手試了一下,發現孩子有點發燒,吃了退燒藥之后也不見退。很快,童童被家人送到了離家不遠的一家醫院。
既然發燒,那就查個血常規吧。檢查結果出來之后,醫生的臉色有點凝重,他建議盡快把孩子送到大醫院看看吧。
隨后,童童被家人帶到市中心醫院血液科。在這里,科主任李曉林給孩子做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童童患上了白血病,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
王先生說,當時聽到這個結果時,原來心存的一絲僥幸蕩然無存,他當時就懵了。
■自體移植無法進行,只好求助中華骨髓庫
“對于童童這樣年齡的小患者來說,我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自體移植,但遺憾的是童童的特殊情形不允許自體移植。”李曉林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自體移植效果更好。
自從去年年底童童住進醫院以來,先后接受了5個療程的治療,但最終的結果令人遺憾:童童的一個融合基因始終呈現陽性。這就意味著,童童不能通過自體移植這種手段進行治療。
既然自體移植無法進行,那么就只能考慮進行異體移植。異體移植,家人是首選。在經過和童童的爸爸媽媽以及姐姐均抽血配型比對之后,發現點位都不夠。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就需要向骨髓庫求助了。
“我們此前做過的骨髓移植手術,大都是從慈濟骨髓庫尋找合適的配型。根據我們的臨床實踐,在慈濟骨髓庫中配型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這一次,我們先是嘗試著向中華骨髓庫尋求配型”,李曉林說,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很快就從中華骨髓庫傳來好消息:找到了和童童成功配型的造血干細胞了!
■手術順利進行,10天之后能知曉結果
前天晚上,和童童成功配型的造血干細胞搭乘高鐵,從南京被送到市中心醫院。
當天晚上,在李曉林以及市中心醫院血液科特聘教授馮凱的主持下,18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被輸入童童體內。
造血干細胞,是血液系統中的成體干細胞,是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具有長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類成熟血細胞的潛能。血液系統中的成熟細胞壽命極短,因此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細胞需要根據機體的生理需求適時的補充血液系統各個成熟細胞組分。同時在損傷、炎癥等應激狀態下,造血干細胞也扮演著調節和維持體內血液系統各個細胞組分的生理平衡的角色。
“這18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每公斤體重內含有超過3乘以10的8次方個造血干細胞。”李曉林描述說,這些造血干細胞將在童童體內“生根發芽”,給童童帶來新的希望,“如此低齡兒童接受無關供者的異體骨髓移植,尚屬罕見。”
如果一切順利,大約在10天之后,整個移植手術的初步成果就將顯現出來。李曉林和和馮凱教授,以及童童的家人都對此充滿信心。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