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指南:一根普通吸管粗細的管子,被李德春和他的同事們運用的特別嫻熟,為一個又一個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脫離了痛苦。一個名為“小腸減壓”的新技術,在市中心醫院放射科已經成功運用了多年,很多腸梗阻疾病患者受益于這項技術,簡化了治療方案,避免了更多創傷。一本名為《腸梗阻臨床診治新技術》的專著,目前正在被我市乃至蘇北很多醫院醫生所關注。這本介紹腸梗阻臨床診治新技術的著作,第一作者,正是徐州市中心醫院放射科主任李德春。
“腸道減壓”是個什么技術?為什么會讓很多患者避免了手術之痛?聽聽李德春主任的介紹,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個技術背后的創新和智慧。
4歲男童腸梗阻 小腸減壓不手術治愈疾病
先來看看4歲男孩童童的經歷。一周前,市中心醫院放射科為患上腸梗阻的童童成功實施小腸減壓術,通過加長導管將患者病灶位的淤積物抽吸出來,有效解除腸梗阻,避免開腹手術。術后童童恢復快,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腹痛腹脹8小時 確診腸梗阻
童童雖然年僅4歲,但在3年前曾做過闌尾手術。一周前,童童突感腹痛、腹脹并伴有嘔吐,家長急忙將他送到市中心醫院就診。
一系列的檢查隨即開始。通過腹部立位片確診為急性腸梗阻,然而腸梗阻是最為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通常需要開腹手術,這對于一個年僅4歲的孩子確實是不小的損傷。經過市中心醫院放射科及小兒外科專家的檢查,認為童童符合實施小腸減壓術的條件,可以為其進行“X線下經鼻腸導管腸梗阻減壓術”。放射科主任李德春介紹,為年齡小的患者實施小腸減壓術有別于成人,除了選用的導管更細,也意味著操作人員的技術手法需要更熟練和謹慎。
直徑5毫米長3米的導管直至病灶抽吸淤積物
治療方案隨后獲得了童童家人的同意。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在X線動態監視下,放射科操作人員將一根長達3米直徑約5毫米的導管通過童童的鼻子,深入到腹腔,經過食管、胃到達小腸,小腸蠕動可以帶動導管向腸管遠端推進,直至到達腸管梗阻部位,開始對梗阻近端的胃腸道進行全程減壓,抽吸淤積物,達到緩解腸梗阻的目的。在導管的另一端放置了減壓器,待童童癥狀緩解后進行造影,查找患者腸梗阻病因。童童帶著減壓管進食2天,沒有異常后拿掉了置管。經過一周的恢復,童童的腸梗阻治愈了,家長對孩子的治療效果非常滿意,因為這種方式避免了開腹手術的創傷對患兒的恢復十分有利。
小腸減壓具有診斷治療雙重效果
放射科李德春主任介紹,小腸減壓術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效果,除可迅速緩解患者的腸梗阻癥狀并有效防止再次梗阻外,還可在癥狀緩解后進行小腸造影,明確梗阻部位、原因、性質,為中轉手術提供客觀依據。
“90%的病人屬于單純性粘連腸梗阻可以適用于小腸減壓術,到達治愈的目的。”李德春介紹說,如果是炎性腸梗阻該技術同樣可以將病因診斷出來,進一步對癥治療,防止盲目的開腹手術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創傷。
如果是腫瘤性腸梗阻或是嚴重粘連性腸梗阻必須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該技術同樣可以將患者的腸腔減壓、恢復腸道蠕動,為其實施手術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也可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